愿做烛火,予你光芒

标签:
教育叙事 |
愿做烛火,予你光芒
二郎镇中心小学 朱梦情
我所在的小学是二郎镇卓岭村里的一所村小学,学校规模很小,学生数也不足100人,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所学校里,却有许多家庭贫困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有的是父母双方都在外务工,不得不成了留守儿童。作为班主任,每个学期期初都要了解和记录这些学生的具体情况,那些填写在表格上的文字,无声地诉说着每一个家庭不同的困顿,以及学生在困顿面前的挣扎奋起。面对这样的学生,作为老师,更应该给予他们加倍的关心和呵护,真正践行“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优良师德师风。
李智海是班里最令我头疼的一个学生,也是班上最硬的一块“顽石”。关于他的信息,我还是从别的老师口中得知的。原来他父母离异了,妈妈跑了,爸爸也不务正业,他只能跟着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生活。可能是家庭原因,他的成绩很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人也很懒惰,从不做作业,但其实他很聪明,性格也很活泼。了解到他的情况后,我打算从改变其学习习惯入手,每天放学前,我总要单独提醒他回家要做作业,一天天的提醒,一点点的进步,一声声的夸赞,慢慢地,他开始主动学习了。课余时间,我也时常与他聊天谈心,给他灌输学习重要性的理念。有一次他的作文还在县级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这让他学习的热情更大了,劲头更足了,同学们也开始用不一样的眼光看他。
现在,每当清晨我走进教室,总能看到他在大声读书,课下,也不见他贪玩,却时常抱着课外书啃个不停。“看来,这‘顽石’也有被感化的一天啊!”老师们都说。而这巨大的转变,或许就是源于那一声声看似不起眼的啰嗦叮嘱,就像点点烛火,照亮了他,使他从那个从来不受重视,不被喜欢,贪玩懒散的孩子成长为爱上学习,胸怀理想的小小少年。
2022年寒冬,学校和周围的村子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雨雾里,尽管寒意已深,但孩子们的心却是火热的。因为,今天是青志联第三届“温暖大别山”帮助困难儿童过暖冬的日子,我和青年志愿者们一起,要把暖冬物资和学习用品送到困难学生手中。
其中一个孩子正是我的学生——余世洁。原本这个孩子,也和所有孩子一样,有一个平凡而幸福的家庭,然而他的爸爸在一次收废品途中不幸被墙砸中,永远地离开了他,从此他成为了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他的妈妈独自一人靠收废品供养他和姐姐读书,日子过得很艰难。或许是感受到家庭巨大的变故,他的性格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前那么爱笑,活泼开朗的他,总是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沉默不语。我课下时常找他聊天,也悄悄叫同学们多找他玩玩,同学们的陪伴,老师们的关心,使他脸上又重现出天真烂漫的笑容。
当我们将暖冬大礼包送到他家里的时候,站在他身旁的他那瘦小的母亲,眼角漂着泪花。她一边感谢,一边不好意思地说着:“谢谢老师,谢谢照顾,其实生活还过得去......”多坚强的一位母亲啊!面对生活的苦难,她不抱怨,不哀叹,而是感谢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这是一位物质的贫者,精神的富者。我也相信,有这样坚强乐观的母亲,孩子们一定会越来越好,他们家的日子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我时常为我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而感到幸福,因为我可以帮助和教育更多的孩子,让他们成长成才。当然我只是千千万教师中的一员,也许我仅仅能发出烛火般微弱的光,但只要有一点光,我也会发出一份热,照亮学生,照亮教育的一方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