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盆君子兰
(2024-06-07 19:14:11)
标签:
教育叙事 |
两盆君子兰
我家院子里种了两盆花,其中一盆是君子兰,另一盆也是君子兰。金秋时节,君子兰开出一朵朵橘色的花儿,散发出阵阵幽香,沁人心脾。
这两盆君子兰,还包含了两段故事。
前几年我教三年级的时候,班上有个孩子叫子涵。她家离我家很近——直线距离大约200米。她爸爸妈妈常年在武汉工作,生活由爷爷奶奶照顾。一天,她爷爷找到我:“李老师,我家子涵每天下午放学来你家写作业可以吗?这段时间她每天写作业做不来的时候很着急,有的时候还急得哭。我和她奶奶都没读过多少书,也不知道怎么教她……”老人迟疑了一下,忸怩不安地说:“到时候等她爸爸回来后,再来酬谢——”
我明白老人的意思。“来我家做作业没问题的,她跟我儿子一个班,一起做作业可以相互讨论,不会做的时候我也可以给他们讲解。只是你每天需要来接她回去,毕竟孩子还小,一个人走路不安全。”我笑着说,“酬谢就不必了哦,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这么点小事,不要放在心上。”
就这样,每天下午放学后,子涵都被爷爷送到我家来跟我家孩子一起做作业。作业做完之后,如果时间还早,她就跟我家孩子一起玩耍,一起阅读课外书。
过年的时候,子涵爸爸来我家做客,说了很多客气的话,离开后丢下一个大包裹。我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两瓶酒、两条烟,还有一摞厚厚的红红的钞票。我赶紧提着包给子涵爸爸还回去。第二天他爸爸又给送了过来。我再次还回去:“这个礼物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收的,你家花园里栽了那么多的君子兰,如果可以,送我一棵君子兰吧?”
子涵爸爸连忙找来锄头,从花圃里挑了长势最繁茂的一棵,小心地挖了起来,再挑了一个好看的花盆栽上,送到我家院子里。
就这样,我家院子里就有了第一盆君子兰。
去年我教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班上的辛一同学总是心不在焉的,成绩退步很快。我决定去他家家访。
放学后,我跟着辛一,沿着河边的公路,再穿过一片稻田,来到一座山脚下。山脚下一座低矮的黑瓦房,就是辛一的家。
木门虚掩。辛一大声喊了一声:“爷爷——”无人应答,看来爷爷奶奶都不在家。
“老师,您在这里等一下,爷爷奶奶肯定是去山那边的田里干活了,我这就去喊他们回来。”辛一说。
“不用去喊了,天色已晚,他们也快回来做饭了,我们就在家等一会儿吧。”
不出所料,辛一也是留守儿童。他家境贫寒,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爸妈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爷爷奶奶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为了贴补家用,总有干不完的活。平时辛一在学校还好,一到周末他就是一个无人看管的“野孩子”,他逐渐迷恋上了玩手机。
大约半个小时后,辛一的爷爷打着赤脚,肩上扛着一把犁,背后牵着一头牛,沿着蜿蜒的田埂回来了。牛的后面是挑着两箩土豆的辛一的奶奶。
老人家远远地看到了站在房前桂花树下的我。“李老师这么晚过来了啊!辛一又在学校闯祸了吗?辛一给李老师倒茶了没有?”爷爷放下犁,拴好牛,在屋旁小水沟里冲洗了一下脚板,双手在背后拭了拭,赶紧招呼我进屋坐。
我简单说明了来意,并说了一下辛一最近在学校的表现和成绩状况。爷爷说:“李老师,您也知道了我家的情况,我们不干活不行啊。周末可以让辛一去你家吗?我们说的话他总是不听,我们实在没办法管他了,这个学期他成绩下降得太厉害了。”
“也只能这样了。”我决定周末就让我来监管他。就这样,周末我家里多了一个孩子。很快,辛一戒掉了玩手机的坏习惯,学习态度端正了很多,成绩进步非常快。
毕业考试后,辛一爸爸带着两箱牛奶和一个红包登门感谢。同样我婉拒了他的礼物。
后来,他爸爸不知道从哪里也弄来一盆君子兰送过来:“李老师,我听人说你很喜欢君子兰,我就送您一盆君子兰表达我的谢意吧。在我们家长心目中,您是真的‘君子’啊!”
如今,两盆君子兰落户在我家院子里,在我精心呵护下,长得愈发茂盛。
(本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文中人名均为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