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无边,爱心无限
(2024-06-05 16:45:38)
标签:
教育叙事 |
师德无边,爱心无限
宿松县河塌乡中小学:王育
担任教师已有5个年头,其间有欢笑,有泪水,但我最大的感受则是充实。看,无论是双鬓花白的老教师,还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教师,他们的身上都闪烁着一种兢兢业业教书的执着之光,而一切都归为用心、用情。
近年来,受家庭或社会的影响,心理问题学生数量急剧上升。有的变为孤独、忧郁、情绪消沉;有的变为粗暴、烦躁不安。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学生呢?
一、案例情况
我的班上有个令人头疼的学生,他叫小琛,圆头圆脸,个子小小,可在他的身上很难看到小孩子可爱的一面。与其说他是活泼好动,倒不如说患有“多动症”。小琛经常在课堂上大声喧哗,扰乱课堂秩序。有时大家都在认真听课,就突然听见他放声歌唱。别看他人小,脾气还是很大的,只要有人碰到他的东西,立刻会大声哭喊,甚至趴在地上撕书或者吃粉笔,非常极端,任凭我们怎么劝说都无动于衷。因此,班里几乎没有一个同学能跟他做朋友,而这却愁坏了我们老师。
这是我从教5年来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孩子。假期在家的他同样让人不省心,几乎每个周末,小琛妈妈都会在班级群里找他。而他总是喜欢一个人偷偷骑自行车到处溜达,每次溜达就是一整天。尤其是在暑假期间,由于小琛“失踪”几次惊动了警察,因此,也引起了其他家长的恐慌。这种行为让身为班主任的我头疼不已。
我多次尝试以朋友的身份与他聊天,,聊日常、聊兴趣、聊学习……然而,一点效果都没有。他甚至会直接拒绝我:“老师,我不想和你聊天!”那一刻,我突然感到有一股失望的苦水,淹没了全部的期待。
后来,通过多次家访,我了解到他家庭贫困。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小琛跟着母亲在家生活。据他奶奶说,孩子小时候只是皮,而现在出现这种问题,是由于母亲的恐吓和殴打。原来小琛妈妈对他非常严格,动不动就是一顿“武力”。可他的母亲却跟我反映说,她家娃实在是淘,只能狠狠“揍”。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震惊,孩子才多大啊!
二、案例分析
根据小琛的种种表现,我初步判断他由于家庭暴力而变得自卑,脆弱、敏感、容易受惊吓,缺乏安全感。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不被爱和不需要的,面对其他人不愿意沟通。他们通过破坏事物或伤害自己来引起别人的注意,这给孩子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创伤。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琛就开始对学校和社会生活不感兴趣,对周围的人或事也漠不关心。此外,年幼的小琛还不具备自我调整心理的能力,缺乏进取的精神,他不愿向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不愿与人打交道,表现出孤独的性格。再者,母亲对待小琛大多都是吼与揍,这样的场面在小琛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所以他在面对同学的触碰时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
三、转化对策
面对如此“难搞”的小琛,我思寻了很久都没找到好的对策。后来慢慢地,通过给他写信、与其他同学交流了解,在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小琛的个性品质和兴趣爱好之后,我决定,对待这个让我又爱又恨的小家伙,必须要采取一些不一样的手段。
(一)家校沟通,创设有爱环境
心病还须心药治,孩子最初的老师就是父母。针对小琛在校的种种表现,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他的母亲,只要他妈妈做出改变,一切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于是我多次与他的母亲进行沟通。首先我要让小琛的母亲看到自己孩子身上的问题。然后我们从问题分析,让小琛的母亲慢慢发现,由于她对孩子缺少耐心的陪伴和教导,自己的暴力已经造成了孩子的心里缺陷,因此,我建议小琛的母亲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孩子的身上,除了更多地对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的关心之外,还必须要通过沟通交流与有效陪伴的方式消除小琛心中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以重新构建新的亲子关系,这样才能有利于家庭的环境构建,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的观点得到了他妈妈的认可并达成了共识,她决定对孩子多一份耐心。
(二)增加关注,给予肯定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害怕孤独,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关注,更何况孩子呢?因此平时我就更有意识地多关注他,尽力发现他的任何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尽力发现他的那些值得肯定的地方。我总是提醒自己,面对他时,目光可以再温柔一点,语言可以再亲切一点,表扬可以再及时一点。当他不开心时,我在身边安慰他;当他放松自己时,我及时提醒他;当他取得一点成绩时,我立马表扬他….我在他身上持之以恒地进行着心灵的交流、爱的教育。这股从我心底流淌出如阳光般的爱终于被他认同、接受。他也有了前所未有的一点改变: 看,他的眼睛看黑板了,他的小手举起来了,他的课文背诵了,他的作业完成了,他的试卷不再是一片空白了,他不再在课堂上捣乱了。慢慢地,我感觉他与我之间的距离开始拉近了,虽然他还是不会主动和我说话,也不会积极回应我和他的谈话,但是他确确实实在进步着。
(三)寻找伙伴,感化人心
小琛平时不喜欢与同学们交流,更不喜欢与小伙伴们亲近。于是,我特意找来两三个同学,和他们开了一次秘密讨论会,寻找出关心小琛的方法和途径。其次便通过调换座位的方式,把这两三个小伙伴都安插在小琛的座位附近。他们平时会主动和小琛搭话,会对小琛表示关心,会邀请他一起玩游戏。虽然小琛不怎么搭理,但是小伙伴们也坚持了一段时间,他们用炽热的心去温暖着小琛冰冷的心。渐渐地,我看见了校园里也多了一个嬉戏的身影,小伙伴的努力没有白费。
经过了几个月的时间,在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小家伙的性格终于发生了改变。课间里能看见他与小伙伴说笑;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他也会找我倾诉;在他情绪化时与他交谈能有所回应了,他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这灿烂的笑容感染着我,督促着我,激励着我,让我体会到了如阳光般的幸福。
四、案例总结
因为家庭教育不当,使孩子缺乏对外界的安全感,他们总会比较敏感、脆弱,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身为老师,我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份关爱和理解,以爱和真诚来教育孩子,帮助他建立自信,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面对小琛的改变,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家校携手的力量、爱的力量、激励的力量与团体的力量。虽然小琛目前对学习的主动性还是没有太大的改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做到不放弃,不嫌弃,把特别的关爱给予特别的学生,他们的生活里定会酒落更多的阳光。
陶行知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教师将全部的心血倾注于学生时,这就是“师爱”。我把爱洒向每个学生,让所有学生的心灵都感受到师爱的温暖。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愿意跟着教师的步伐去改变了。没错,教师不仅是知识的化身,更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
虽然从事教学工作的时间不长,但通过实践我深刻体会到: 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都不应该被看不起,因为学生本身并非像教师认定的那样笨,而是因为他们缺乏来自教师的尊重与爱。因此,教书育人,需要教师用“爱”去滋养每位学生,这是我踏入教师岗位最深切的职业认知,也是我的师德“用爱育人”。
向阳而生,追光不止,我立志做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将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为小学教育添上新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