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翻转课堂与生本课堂有机结合
(2024-04-18 19:29:26)
标签:
教学随笔 |
将翻转课堂与生本课堂有机结合
——对熊凤玲老师公开课的评点
季正宏
熊凤玲老师此节化学课课题是《金刚石、石墨和C60》,是一节学生学完微课后的展示交流和重点释疑的翻转课,课堂上教师以生为本,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将翻转课堂与生本课堂有机结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学情,面向全体
教师检测学生学习微课的情况时,通过答题宝随机选人、全班抢答、一起作答(全班输入答案)三种形式,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了,避免了传统课堂中少数学生回答、多数学生旁观的现象。通过“互联教学助手”软件迅速找出学生们选的最多的两种答案,进行分析,这种效率是传统课堂难以企及的。传统课堂想重视学情,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学情的反馈、搜集很难迅速有效。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智慧课堂的教学将解决这个难题。
二、依靠学生,自主探究
对于重点释疑的内容,教师都是依靠学生来自主合作探究,得出答案,避免了传统课堂中教师直接讲解灌输的弊端。例如:让学生查阅资料,探究铅笔名称的由来;让学生上台做实验,将6B和5H两种不同的铅笔芯做导电实验,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分析石墨导电性质;让学生观察过滤实验,对比实验现象,得出活性炭吸附性的结论。这种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思维活动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充分地让学生去说、去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增强自信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重点释疑,很多知识较抽象,教师注意设置生活情境,将知识与生活现象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消除了学生畏难心理。例如:为了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微观结构的不同时,教师让学生课前制作了简单结构模型,学生理科直观地了解了这两种结构的不同,石墨的碳原子是一层层地排列,每个层面里碳原子手拉手紧密相连,层与层之间结合松散,像叠在一起的扑克牌,轻轻一碰,扑克牌会滑落,所以写字时石墨做的笔芯很容易脱落粘在纸面;而金刚石的碳原子排列是上下左右紧密相连,就像建房浇筑梁柱的钢筋网,所以金刚石非常坚固。随后教师又让学生用小刀、玻璃刀来切割玻璃,比较现象不同。这样从感性到理性,从生活现象到抽象理论,学生很容易分析、归纳和推理出知识结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它们物理性质的差异根本在于碳原子空间排列不同,强化了学生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了用途的观点。
化学实验很有趣,学生动手探究有意思,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等知识比较抽象,大多数学生不感兴趣,只有将生本理念应用于课堂,翻转课堂教学时心中装着学生,重视学情,重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问难、积极参与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使翻转课堂的先学后教的功效发挥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