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共情共行共成长为教为学为兴邦

(2023-09-05 11:54:37)
标签:

教育叙事

共情共行共成长 为教为学为兴邦

安徽省宿松中学   杨林盛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难以教育好的的学生,是没有了自尊心的孩子;能教育好的学生,是有着强烈自尊心的孩子。这句话的出现长久地影响着我的德育观。我想只有爱,只有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爱,才能激发老师对学生的共情能力,才会让老师发自内心地尊重和爱护学生,才能和学生一路同行共同成长。学生学习中成绩不理想感到迷茫失望、或者犯错违反校规班纪都是正常的现象,任其发展下去,必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简单地站在经验主义上教条地东指西指,或者大张旗鼓地批评教育,往往容易损伤学生敏感而脆弱的自尊心,极易丧失师生信任关系,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引起师生情绪对立。下面以一个真实案例来具体说明,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如何通过尊重和爱护学生的自尊心来引导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

一、 案例描述:

在我多年班主任工作生涯里,刘志浩(真实情况,为保护孩子隐私,化名)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学生。高一刚刚进班的时候这个孩子给我的第一印象特别阳光自信,个子高高的,衣服干干净净的,爱好运动,特别是篮球打得特别好,和同学们都玩得来,进校不久就把班级篮球队拉了起来,思维活跃,说话语速比较快,而且还风趣幽默,热心班级活动,在同学中显得非常活跃和积极,整个就是一个阳光大男孩的样子,只是一个人走路的时候喜欢头低着,我还和他说过几次,男孩子走路要抬头挺胸,有男孩子的朝气。

我担任班主任多年,有一个一直保留的习惯。也正是这个习惯,使得我后来能够积极主动地化解了一场风险。为了迅速地了解掌握高一新生的特点,我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坚持写周记。每个同学的周记,再忙我都会坚持认真看,还会在上面进行一些文字交流或者当面聊天。

第一学期都比较正常,都是关于高中学习强度的适应问题、学习方法和考试成绩的迷茫、同学之间人际交往的困惑等等常见的方面。在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后的一次周记里面,前面写的都是考试后对于考试成绩的考试技巧、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反思总结,在接近结尾的地方,很突兀的一句“真不知道这样坚持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看到这里,我就停了下来,这句话的出现在前后文字中好像顺其自然,感觉确实也是孩子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

正是这句话,让我决定有必要打电话和孩子的家长沟通了一下,因为这个孩子开学的时候填的家长信息是妈妈和姑姑的号码。这种情况以前也有,爸爸妈妈在外地务工,姑姑也有孩子念书,在家陪读,顺便带着一起照顾。

我拿起电话,拨通了他姑姑的电话,简单和他姑姑介绍了一下他最近的表现。特别说了刘志浩写的那句话,说想了解一下孩子的家里的详细情况,我后面好有针对性的和他聊聊,做做思想工作。他姑姑听我那么说,在电话里面沉默了一下,过了一会,说“杨老师,要不哪天我们当面说一下吧,有些事电话里说不清楚。”

后来,通过和他姑姑当面了解,我才知道,刘志浩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因为一些原因,他爸爸进了监狱服刑,妈妈已经再婚,在新家已经生了小孩。从那个时候开始,他的所有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是姑姑一家在照顾,还有一个奶奶,年级很大,经济开支方面由一位做生意的二伯承担。我问他妈妈有没有回来看过他或者买些衣物什么东西给他?他姑姑说曾经回来看过一次,因为刘志浩是一个男孩,那边也已经生了小孩,他妈妈在一个乡镇上开一个理发店,离得很远,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这么多年基本上断了联系。我问他姑姑,那你知不知道刘志浩在我这里留了他妈妈的电话号码,他姑姑说不知道,她自己都没有号码。我说“希望你能同意,我找机会和他妈妈联系一下,多了解一些情况,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接到我的电话,刘志浩的妈妈非常吃惊。我把情况简单介绍了一下,希望她开店下次需要到县城来进货的时候,顺便抽时间到我办公室,来聊一聊刘志浩的一些情况。我特别强调了这个事对我们是小事,但是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过了一段时间,刘志浩的妈妈后来专门来到学校找到我,详细介绍了家庭变故的一些关键信息,以及当下自己很多事情身不由己,需要考虑的方面很多,对刘志浩的成长真是有心无力,拜托老师多多关心照顾,我对她重组家庭的选择、以及当下的情形和顾虑也表示理解。我也详细介绍了孩子进高中后各方面的具体表现、各科成绩的情况,特意把周记本拿给她妈妈看。

我说,不管怎样,刘志浩毕竟也是你的孩子,希望你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来看看他。比如说利用到县城进货的机会,你到他租房的地方给他洗洗衣服、晒晒被子,或者给他做一顿饭,给他一些温暖。最重要的一点,你在适当的时候要清晰地告诉他一件事:就说你是我十月所生的孩子,由于特殊原因才出现今天的局面,但是我作为母亲对你的爱和期望都是没有任何改变的。既然你好不容易考上了宿松中学,一定好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好好努力,自己以后有一个好的未来,也给弟弟妹妹做一个学习的榜样。等到妈妈年龄很大的时候,万一条件很差,有可能还要靠你来赡养。希望让他内心被这种被你所需要、被弟弟妹妹所需要的精神牵绊来作为他学习的动力和精神的支撑。

后来,我们又电话交流了几次,刘志浩妈妈就坚持利用适当的机会到他租房那里给他洗洗衣服、做顿饭、聊聊天,也在适当的时机和他说了那些话。

我在后来一次和刘志浩日常交流时,慢慢问到了他妈妈的事情,也和他说了类似的观点,说经历这么多事情,你妈妈吃了很多苦,肯定中间会受到很多别人不知道的委屈甚至嘲讽。不管怎么样,你和你妈妈的血缘关系是谁也改变不了,从法律意义上说,你有赡养她的义务,希望你要好好念书,只有你自己真正强大了,以后才能更好地回报母亲的生养之恩。如果你妈妈过得不好,你要成为你妈妈的强大后盾。

当然后来的学习中,他也犯过多次高中生常见的错误,甚至高三的时候,因为痴迷打蓝球,私下我严厉地批评过他,但总的说来都属于正常的青春期的学生问题。

欣慰的是,2018年高考他顺利考上了湖北的一所一本院校,2022年顺利又考上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生。

写在最后

抑郁型人格有一种类型是阳光抑郁症,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在人前为了吸引别人的关注,往往会把自己真正的情绪隐藏起来,只向人们展示自己阳光的一面,长期得不到宣泄的负面情绪积累下来,形成巨大压力。如果在日常的德育工作中能够在学生的只言片语中见微知著的话,很多问题我们就能把它解决在事情的萌芽状态。

人们常说“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是有它的心理学依据的。心理学家认为,我们活着不仅依靠吃东西,我们还渴望被需要。因为被人需要是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也是一种爱的满足,更是一种幸福。这件事情的解决方式,就是通过希望让刘志浩内心深处有一种被妈妈需要、被弟弟妹妹需要的情感来支撑他走过思想波动最大的风季雨季。

高尔基说“当你感到一切人都需要你的时候,这种感觉就会使你有旺盛的精力。”被需要是所有人都有的一种很正常的心理,要想自己真正为人所需,可以在别人需要自己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那么我们必须不断的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所以说被需要是一种付出,是一种大爱,是一种奉献精神,而被需要的人在这种大爱中实现了自我的价值。这种自我价值的充分体现,一定会给被需要者带来巨大的幸福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秋天的故事
后一篇:忠心爱心安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