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读《阿长与山海经》

(2023-02-03 15:23:29)
标签:

读书笔记

再读《阿长与<</span>山海经>

宿松县城关初中  杨菊

《朝花夕拾》是部编版七年级上的名著必读书目,其中的经典篇目《阿长与<</span>山海经>》更是选入七下课本作为精读课文学习。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再读、再教这篇课文了。学生时代的我就好奇,不知道这篇课文到底好在哪里,阿长在我眼里和我们村插着腰骂人的大婶没有区别,粗俗、迷信,难道就是因为她给我买了一本《山海经》吗?带着疑惑,毕业后的我成了一名语文教师,再次拿起《阿长与<</span>山海经>》,按部就班的我按照教参来教,而此时的我疑惑,当代散文不应该都是“美”的吗?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像诗一样美好,而这篇文章的美在何处?直到看到孙绍振的书,才知道还有一种与诗性散文迥然不同的散文,那就是幽默散文,又叫亚审丑散文。而《阿长与<</span>山海经>》就是这样一篇风格不同的文章。

如此,再来看鲁迅笔下的阿长。

文章的开头用了两段的文字来来介绍阿长的名字,并没有按照一般人物描写的方法介绍外貌。如此繁琐,为何不进行删减,一笔带过呢?“阿长”这个名字是我们解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的精神密码。

取名,本是一项非常郑重的事,每个人的名字都寄托了父母美好的期望。而“阿长”却并不是她真正的名字。长不是她的姓,也不是因为她长得长,因为她生得“黄胖而矮”。鲁迅道出了真相:“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他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在改口,于是她就是成了长妈妈了”。问题来了,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名字可以被随便安排吗?有头有脸的人,人家敢这样对待他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只有阿长这样地位低下的人才会被人如此对待。鲁迅这样写,说明了他对小人物的同情,用鲁迅自己的话来说叫“哀其不幸”。再者,一般人名字被人随意改变、称呼,肯定会不悦、反抗。而反观阿长却是默认了这个名字。这叫“怒其不争”。

     汲安庆教授说,理想的语文课一定是教学意脉和文本的意脉合一或重构。因此,讲授本文就需要厘清文本的意脉。《阿长与<</span>山海经>》以阿长为线索人物,串起了多个琐碎的故事,全文并不连贯,连贯的是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的变化,也就是意脉欺负变化的过程。

作为保姆,她的职责是照顾孩子的生活。而阿长睡觉喜欢摆“大”字和满床摆大字,当母亲委婉批评她后,她却并不领会主人的言外之意,睡姿竟然从“床中间”延伸为“满床”,“一条胳膊还搁在我的颈子上”。这说明作为一个保姆,她不称职。“我”对阿长是“不大佩服”甚至讨厌的。

再后来,事情有了发展。新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快乐的,而阿长却让我很紧张。新年第一句话一定要吉利,还要完成任务,吃冰冷的福橘。阿长对的迷信和我的抵触,形成了错位。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元旦譬头的磨难”。把元旦变成磨难,这是情感意脉的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也是文中最浓墨重彩的一部分,也是最令人感到滑稽的部分。阿长将长毛、土匪、义和拳杂糅一处编故事,概念混乱、逻辑混乱,确信她有抵抗枪炮的“伟大的神力”,对她产生了“空前的敬意”。 越是荒谬,越是可笑。所以从孩子当时心里写“伟大的神力”“空前的敬意”,如此看来,这里可以理解为荒诞的“敬意”,实为反讽。

最后作者因为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对于孩子的童心,没人关心,而这个粗俗迷信、生性愚蠢愚昧的长妈妈却意外满足了孩子的心灵需求。作者对长妈妈的情感来了一个彻底的大反转,这是意脉的第四个层次。关键词任然是“伟大的神力”“空前的敬意”,这还不够,又在下面加了一个“新的敬意”。和前面不一样,这里不是反讽和调侃,而是抒情和歌颂。对于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一直持批判态度的鲁迅,对于这样一个底层的下层人物,哪怕是很微小的优长,用抒怀的语气来歌颂怀念:“仁慈黑暗的地母去,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的广博的胸怀,即使对于一个有这么多缺点和毛病的愚蠢的小人物,即使她制作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好事,鲁迅仍然把它看得很重要,来歌颂和赞美他。这便是鲁迅式的人文情怀。

这便是《阿长与山海经》之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