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丽的颜色》体现的传记特点

(2023-01-14 07:51:25)
标签:

课堂实录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语文‘教--评一致性’”课题研究

教学目标设计探究 

 

学校

宿松县城关初中

授课教师

季正宏

课时

2课时

班级

801

授课时间

202211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美丽的颜色》

 

 

 

 

 

 

 

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 “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段要求”关于“阅读与鉴赏”中提出“能区别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根据描写对象是否存在,把记叙文分成写实与虚构两种类型。写实作品偏重于对事物作客观的描写,要求真实具体地表现生活。虚构作品根据行文的需要,凭借作家的联想、想象合理地虚构出一些故事、情节或有关细节,从而有效地表情达意或凸现主旨。传记强调真实性,要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所以属于写实作品。而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属于虚构作品,课程标准这句“区别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可以用具体概念替换为“区别传记与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的特点”。

在第四学段(7——9年级)“学业质量描述”中说明:“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能把握主要内容……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其中“不同类型文学作品”是个核心概念。文学作品,从体裁形式上可分为小说、诗歌、散文、杂文、日记、传说、回忆录等。用形象化手法生动地描写人物的文学性传记属于文学范畴,当然属于文学作品。那么“不同类型文学作品”可以进行扩展为“小说、诗歌、散文、杂文、日记、传说、回忆录、传记等”,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学生能掌握传记等不同文体特征的阅读方法,在此基础上能更准确、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容和写作目的,这样通过“替换”和“拆解”,课程标准成为了教学目标瞄准的“靶心”。

 

权威理论

 

“散文阅读教学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王荣生,散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教材分析

1.了解传记文体的个性特点。本单元的文体是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回忆我的母亲》和传记《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单元写作是《学写传记》。“单元导语”中的“学习本单元,要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等”,提示了回忆性散文和传记的文体特点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它们虽是两种不同文体,却有许多相同之处,本单元都以记人为主,内容真实,事件典型,同时注意艺术表现,语言饱含深情。但是它们的不同点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传记是对人物(传主)生平进行系统记述的一种文学体裁,其写作目的一是忠实历史,实事求是,再现传主的精神风貌,这个被写的人物“值得”写;而回忆性散文不一定就是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它也可写事,主要是抒发作者独特的人生经验和情感体验。“散文阅读教学实质是建立学生的已有经验与‘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作者独特经验的链接。”[1]如《藤野先生》虽也写人,也有表现人物的高尚品质,但主要的写作目的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线索,写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以及自己弃医从文的经过,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变化。而传记《列夫.托尔斯泰》《美丽的颜色》则是凸显人物的高尚品质和精神气质。所以读传记读出传主的精神品质是教学目标之一。另传记除自传外,都是以第三人称,而回忆性散文一般都有“我”在,是第一人称。

2.分析传记写作特点在文中的具体体现。具有真实性和生动性是所有传记的共性,落实到《美丽的颜色》一文中,“真实性和生动性”的具体体现不同于别的传记的个性特点是什么呢?

第一是文中居里夫人的女儿大量引用母亲自己的信札和日记中的话,让传主自己站出来说话,补充历史细节,更真实地表现传主的人格魅力。这是这篇传记的独有个性。

第二是在文中后半部分,这种引用的写法不见了,待而替之的是生动的叙述、描写和抒情,体现了生动性的特点。

第三是反复铺垫后细写故事。她“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文章从居里夫人学生时代到这次提炼镭,都突出了艰苦的工作环境。接着描绘了“娄蒙路的棚屋”环境的恶劣,运用“然而”一词将工作环境的艰苦推进一层——“然而,玛丽和比埃尔更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就这样反复刻画环境的艰苦,层层铺垫后,细写了居里夫妇在散步后回到娄蒙路的棚屋看到“美丽的颜色”的故事,这个故事有完整的记叙要素,细节生动,人物形象丰满,这同样体现了传记文学生动性的特点。作为女儿写母亲,那种充满情味、富有幽默感的语言,也是生动性的体现。

在上述对课程标准的目标分解、单元目标的明确和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我们再看上例的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尽管有一处是体会引用的作用,但整个教学目标不是基于传记的特点来设计的,这和叙事写人的回忆性散文的目标设计并无二样,由此决定了教学环节无非就是“概括文本内容”“归纳人物形象”“赏析文本语言”“总结文章写法”等,正如褚树荣老师指出:“目前教学的现状是人们只重内容,不重形式,甚至不管什么体裁,教学的方式和途径都是一样的。”[2] 这样怎能让学生学会阅读传记呢?明确单元目标,让文体和文本的个性内容成为教学重心是教学正道。

 

学情分析

 

学生初次接触传记,对此文体特点真实性、生动性和目的性不太熟悉。此单元又有回忆性散文,容易把传记和写人的散文混淆。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

1. 学习本传记通过引用居里夫人话的“真实性”写法,表现探索镭的艰苦和快乐;

2.学习本传记细写故事的“生动性”写法,分析其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思维发展

1.反复铺垫后细写故事。了解通过反复刻画环境的艰苦,层层铺垫后,细写了居里夫妇在散步后回到娄蒙路的棚屋看到“美丽的颜色”的故事的手法

2.能够多角度理解“美丽的颜色”的含义,提升发散性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

学习居里夫妇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崇高境界。

目标1体现了传记真实性的特点,目标2体现传记生动性的特点;目标3体现了以“美丽的颜色”为切入口,总结居里夫人的精神品质,理解传记的写作目的。三个目标全部都是基于传记特点来设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