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目标

(2023-01-14 07:34:05)
标签:

课堂实录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语文‘教--评一致性’”课题研究

教学目标设计探究模板

班级:705

授课教师:唐礼平

授课时间:20221120

课题:《植树的牧羊人》

课时安排:1课时

 

课标

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学业质量描述中第四学段学生有这样的要求:“……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式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

 

权威

理论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年第8期)王艳玲在《浅析默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中指出,有效默读可以让学生运用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方法去把握文章的内容到形成的奥妙,做到“字字未宜忽,句句语其神。”

(《考试周刊》202178期)黄红梅在《圈点、勾画、批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方法分析》中指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圈点、勾画、批注的有促进自主学习,夯实阅读收获,培养良好习惯,深化学科思维等积极作用。

 

 

 

教材

分析

本单元人文主题为“人生之舟”。这个单元的课本都是关于人生的,体裁丰富,形式多样。有的是对美好人生的礼赞,有的是对人生的憧憬和感悟,还有的是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回顾。根据教材编者对本单元的编写意图,确定本单元学生学习目标:

1.体味不同的人生,学会思考人生,学习修身养德,珍视生命。

2.学会默读,学会圈点勾画方式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抓关键语句或以做批注的方式厘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学情

分析

学生通过小学阶段和进入初中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已形成了较固定的学习方法:朗读法,听讲法。能独立阅读文学作品,并在阅读中能获取主要内容,能用朗读或复述方式呈现对作品内容的理解,能大致用文字结构网等方式梳理出作品的行文思路。

  但阅读速度过慢,形成的个人看法还不够成熟。

 

 

 

 

教学

目标

这是一篇著名的绘本故事,作者虚构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开荒种树的牧羊人形象,通过荒原前后境况的对比,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作为一篇教读课文,本文承担着完成单元学习任务的重要功能。首先,篇幅较长,适合训练默读;其次,有比较清晰的时间节点,便于学生厘清作者写作思路,最后,文中还有一些议论性语句,起到点晴作用,而一些描摩的语句,可让学生进行勾画,认真揣摩。据以上分析,本课教学目标为:

1.练习默读,整体感知文章、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

2.勾画出描写牧羊人言行的具体语句,以及表达作者主观感情、评价的语句。

3.结合自已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