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目标设计
(2023-01-14 07:33:58)
标签:
课堂实录 |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一致性’”课题研究
教学目标设计探究模板
班级:701 |
授课教师:石爱枝 |
授课时间:11月30日 |
|
课题:《猫》 |
课时安排:2课时 |
||
课标 要求 |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 阅读表现人与自然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古诗文名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和形象构建的艺术世界,借鉴其中的写作手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抒发自己的情感。
|
||
权威理论 |
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应该设计默读教学环节。 默读既然是一种阅读技能,教师就应当给予相应的指导。 高学段的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
||
教材分析 |
本单元的语文能力点主要是继续学习默读,进一步培养学生默读和把握文章中心的能力,单元文章内容不同,体裁各异,但都跟动物有关。单元大概念可概括为:继续学习默读,了解生命之趣。 《猫》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作者以人道主义的情怀,关注身边的小生命,对三只猫得而复失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欺疚之情,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自我反省的精神。
|
||
学情分析 |
本册教材三四五单元的学习重点都是默读。第三单元侧重默读感知的完整性,学生能在一定速度的前提下把握基本内容。通过第四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将默读的重点放在勾画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路。本单元的默读则侧重学会做摘录,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要语句或段落,并且在把握段落大意和理清文章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中心。提醒学生在默读的过程中将注意力从字句逐渐过渡到句子的主干,再进一步抓住段落的中心句,理解所读文章的深层意蕴。 本单元内容与动物有关,是学生爱学的内容,但他们的兴趣只是简单的对野生动物的好奇或对一些家养动物的喜爱,本单元期望通过学习各篇文章中人与动物的故事,加深同学们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能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
||
教学目标 |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揣摩文章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的心理描写,体会写作特色。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