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五单元第二课段第二、三课时任务单
(2023-01-07 16:24:24)
标签:
课堂实录 |
第二课时
1.揣摩赏析四篇游记精妙的语言,完成学习任务单四。
学习任务单四:品味特色语言,体会风格特点
教师指导完成 |
|||
篇目 |
段落及语句 |
赏析 |
语言风格 |
《壶口瀑布》 |
3、4段(语句略) |
用词精准、善用拟人、排比,视觉听觉等角度,长短句交错,张弛有度 |
畅达自然、典雅凝练 |
学生自主完成 |
|||
篇目 |
段落及语句 |
赏析 |
语言风格 |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
|
|
|
《登勃朗峰》 |
|
|
|
《一滴水经过丽江》 |
|
|
|
2.小组交流,互相补充修正。
3.教师总结补充所有小组任务单,向全班展示最终学习任务单。
4.教师总结游记主要语言特色。
(3)用词精准,表现力强。 (4)富有诗意,抒情性强。
(5)幽默风趣。
第三课时
1.由《与朱元思书》中的“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小石潭记》中的“似与游者相乐”“悄怆幽邃”导入:在游赏的过程中感悟人生,是游记的传统。
2.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单。
任务单五:与作者共情,探寻思想之光
教师指导完成 |
||
篇目 |
蕴含情思的语句 |
所感 |
《壶口瀑布》 |
第2段:“可怕的警觉”“急慌慌”; 第4段:“我突然陷入了沉思,眼前这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收集了......” 第5段:“.....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忍让......” 第6段:“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 |
1. 观瀑布时的感受:可怕、震撼。 2. 由河水种种形态联想到人生五味杂陈。 3. 由脚下巨石引出对黄河个性“柔中带刚”解读,进而引申到“历经磨难,方显个性”的哲理。 |
学生自主完成 |
||
篇目 |
蕴含情思的语句 |
所感 |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
|
|
《登勃朗峰》 |
|
|
《一滴水经过丽江》 |
|
|
3.小组交流,互相补充修正。
4.教师总结补充所有小组任务单,向全班展示最终学习任务单。
教师总结。
(1)游记所感大致有三类:
一是观景时的直接情感体验。
如本单元《壶口瀑布》观瀑布时觉得“可怕”“震撼”;《在长江源头格拉
丹东》作者写在生命极限处所观景象及对生命与死亡的感受,感叹雪山的雄伟与神秘;《登勃朗峰》以充满感动的文笔绘景,用幽默的文笔去叙写乘车的感受;《一滴水经过丽江》则以一滴水的视角去写观景时直接感受。
二是观景时由景物引发的感想。
《壶口瀑布》由水的形态联想到人的各种感情,由脚下的石联想到黄河的个
性,中华民族的精神;《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中融入渺远的思绪,慨叹大自然的永恒与伟力。《等勃朗峰》由峰巅美丽云朵联想到肥皂泡,抒发对美景的高度赞美
三是基于景物进行的带有理性色彩的思考。
大多采用议论抒情的手法。《壶口瀑布》由黄河“博大宽厚,柔中带刚”的
个性,引申到“历经磨难,方显个性”的哲理。《一滴水经过丽江》或直接评述或制造反差,既表现了丽江人与自然和谐、让人心灵沉静的特点,也透露出某种文化、人生的哲理。
以上三点对于写作游记“所感”有借鉴意义。
(2)游记感受的抒发,可以直接议论抒情,也可以寓情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