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八下第五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2023-01-07 12:03:52)
标签:
课堂实录 |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本单元作业从内容、形式、梯度和评价等方面加以设计。
本单元作业设计根据单元整合教学法和本单元 “撰写一篇记叙自己旅游经历的游记” 的核心任务,以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确定的语文学习五大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按照整个单元教学的四个课段分别确定作业内容。
第一课段“梳理游踪览,欣赏风景读壮美”的作业主要内容是:整体感知,梳理游踪,概括所选景物的特点并分析选取不同景物的原因。第二课段“归纳写景方法,细品景中情思”的作业主要内容是理解归纳定点换景、移步换景、运用修辞等写景方法,体会借景所抒之情和所发之感。第三课段“以读导写作迁移,学写游记作总结”的作业主要内容是运用比较法,归纳读写共性,迁移写作构思。第四课段“扩展阅读学有用,回顾旅行拟提纲”的作业主要内容是学以致用,进行写作练习,形式要丰富有趣,如活动式习作、情境式习作、读写结合习作等,为学生发展开辟广阔空间。
本单元紧扣核心任务“撰写一篇记叙自己旅游经历、能体现地域特点的游记”,写作设计体现“守正创新”理念,主要引导学生掌握游记的基本写法。《一滴水经过丽江》写法新奇,初中生易受其影响,常常模仿此写法,教师一方面应肯定学生将阅读所得运用到写作中的努力,另一方面又要保持冷静,要意识到本单元作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还应是要让学生把握游记的基本写法,主要任务在“立本”,在此基础上“求变”。个别优秀学生的创作表现不能成为全班学生的共同追求。否则徒然模仿很容易得形遗神,不伦不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把思维发展与提升列为中学语文四大核心素养之一。依据八年级学生已经进入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迅速发展阶段的这一学情,拟定本单元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对景物描写的感受与欣赏,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对文本的不同景物选取及景物特点、写景方法、所抒情思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提升思维的严密性、逻辑性;通过学以致用,运用所学游记知识进行拓展阅读、情境性写作,以及通过设置自我评价,培养学生形成主动反思、主动评估的习惯和态度,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思维的逻辑性、深刻性与批判性。
本单元作业设计重视分层,关注个体差异。依据学情和对学生的作用划分,每个课时作业基本有基础型作业、发展型作业、探究型作业、实践型作业等类型,基础型作业主要针对学困生,基础型、发展型和探究型作业主要针对中等生,探究型和实践型作业主要针对优等生,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自己可以有所灵活选择,而不对学生硬性划分“贴标签”,防止伤害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完成挑战性作业。
本单元作业评价遵循科学、规范、有效的原则,具体表现为:1.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也可以学生。2.评价方式多元化。可以是教师批改,打等级;也可以是学生自评,列出错题集;还可以是同伴互评,小组讨论,总结问题。评价过程中,质性评价和量形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评价对学习主体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