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五单元作业设计

标签:
课堂实录 |
【作业内容要求】
(一)词语积累:
1.“摘一摘”
按要求从本单元的课文中分类摘录词语(不少于5个):
(1)写水的声音(例:汩汩、隐隐如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水的形态(例:迂回、如丝如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水的动作(例:推搡、前呼后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山的颜色(例:黧黑、色彩斑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山的形态(例:巉峻、晶莹连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辨一辨”
从本单元的词语中找出十个以上自己容易混淆的字,对它的形似字、同音字,按照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的组合,结合字的含义、发音进行辨别:
例:让人目眩(炫):“眩”是形声字。从目,玄声。读作xuàn。本义:眼花,看不清。而“炫”形声字。从行( háng),玄声。与街道有关。也读xuàn,本义:沿街叫卖。如:炫耀。虽然两字发音相同,但字义不同,了解了不同的字义,组词就不会写错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练一练”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棱角(líng)
B.
霓裳(ní)
C. 浇铸(zhù) 寒噤(jìn)
震耳欲聋(lóng)
D.
砾石(lè)打旋(xuán)
(2)下列选项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源头
B.雕塑
C.蜷卧
D.摔坏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她跺着脚,怒不可遏地据理力争:就是不符合事实!就是不符合事实!
B.从出入凭证电子管理到机器人服务,再到无人机监控,科技让疫情防控事倍功半。
C. 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开始后,参观的人便纷至沓来。
D. 立身于风云变幻的世界上,我们遇事要独立思考,不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4)选字词填空。
a.我在雾中想寻找想象中的飞瀑,但水浸沟岸,雾罩乱石,除了扑面而来的水汽,___________(振聋发聩 震耳欲聋)的涛声,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
b.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________(排挤 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c.这伟大只在_________(流
d.里便是著名的长江
_________(景观
(5)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选段连用几个动词“跌”,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识文体
本单元是四篇课文展现了游记的多样风采,游记这一文体包含三个基本要素:第一,所至,即作者的游踪;第二,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第三,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阅读比较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加深对游记“三要素”的理解。
(1)游踪是游记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既是实际游程的艺术化的剪接,即“移步换景”,又是在某一个立足点上的游目四顾、变换视角,即“定点换景”。试比较这四篇游记游踪的形式的不同点。
(2)游记“所见”不仅有山水形态等自然景色,还有人间百态的特点。试比较这四篇文章的“所见”内容的不同点。
(3)游记不是简单的“风景记”,好的游记在表达“所感”时,不仅能做到一般写景散文的“情景合一”,还能表现出丰厚的人文内涵。请以本单元的一篇文章为例,说说作者传达出了关于文化、生命、人生、历史等人文内涵的所感的具体内容。
5.课内阅读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儿来也不免气喘吁吁。他说自己是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适应。我就更不在话下了。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的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我们把车停在冰河上,踏进这块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在坚冰丛莽间的一个砾石堆上竖起三脚架。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虔诚而愚蠢——各拉丹冬是男性神,据说这方圣地并不欢迎女人,不久它便让我领教了一番。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的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我用新近装备的柯尼卡拍彩照,使用标准镜头受限,没同时配起变焦镜头使我后悔了一辈子——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腰椎也错了位。
(1)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
(2)选文第二段中引述传说有什么作用?
(3)赏析选文第三段中的“卖弄”一词。
(4)有人说选文最后一段写拍照、摔跤、受伤的细节显得多余,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6.课外阅读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南台山觅诗
葱茏的树木,婉转的鸟鸣,一丛一丛野蔷薇的白色的花朵,给清新的山野增添了朴实和美丽。
这里是安徽宿松县城南郊,南台山南台寺,是大诗人李白曾经读书吟诗的场所,山中有一古迹——太白书台,是纪念李白两度寓居宿松期间在此啸傲风月、吟赏烟霞而修筑的。
是阳光明媚的春天,我独自一人来到这里,游人的足迹很少,这样也就有了更自然的韵味。登上南台,便可一览山川的秀色了,青山绿水,炊烟袅袅,田畴如画,难怪李白在他生命中最为困顿时会来到这里。
那是唐天宝十四年,即公元755年,安禄山举兵叛乱,李白避乱于江西浔阳(今江西九江市),时任宿松县令的闾邱与李白交情甚笃,为满足诗人“浪迹天涯仍读书”的嗜好,在南台山筑了一座读书台。据《宿松县志》载,“南台山阜耸如台,台后有南台寺,寺右有对酌亭,左有庆功潭,潭侧为桃花崖,崖后有饯客岭。”对酌亭即是当年李白与闾邱饮酒赏花之处。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一诗就是在这里即兴而作:“二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如此宁静洒脱的诗句,在《太白全集》中也不多见。亭北不远处就是宿松县酒厂,有意思的是酒名“皖蜀春”,寓意是安徽与四川共同酿造的美酒。皖蜀春酒,甘冽香浓,现为当地名酒。包装盒上印的就是这首诗。我想:若李白有知,肯定想多饮几杯的,肯定会一边饮酒,一边将友情放影一遍,将人生放眼一遍。
至德二年,即公元757年,因李璘案株连入狱后又获营救出狱,为避难养病,李白再次来到宿松,来到南台山,此时县令闾邱已离任,隐居于县城东郊沙塘陂,李白曾应邀前往其家中做客,并作诗一首《赠闾邱处士》:“贤人有素业,乃在沙塘陂。竹影扫秋月,荷衣落古池。闲谈山海经,散帙卧遥帏。且耽田家乐,逐旷林中期。野酌劝劳酒,园蔬烹露葵。如能树桃李,为我结茅茨。”此时的李白心情及其郁闷,处境仍然困窘,但他并未消沉。在给宰相张镐的诗中他这样写道:“卧病宿松山,苍茫空四邻。风云激壮志,枯槁惊常伦。”; “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时隔不久,命运多舛的李白即流放夜郎. 闾邱闻讯,登上南台山,在桃花崖后的山岭上设宴与李白饯别。现在,当我站在饯客岭上,不由得思绪万千,感慨万千.岭上山花烂漫,艳丽迷人又茂盛如诗,疑是诗人当年亲手种下的诗行。
李白两次来到南台,栖留的时间不长,却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一座普通甚至略显荒凉的山冈,因而诗意盎然,生机勃勃,声名远播。它以自己的特有的明丽温润和静态中的热闹抚慰了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一千多年过去,弹指一挥间,诗人的身影杳如黄鹤。幸有此台,或多或少地收藏了诗人的仙踪,可以告慰游人们落寞的情怀,延续诗人们寻觅的脚步。
(作者司舜,宿松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第 自然段有何作用?试结合材料作分析。
(2)作者写出了南台山什么特有的人文内涵?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本篇游记自然景物和人文风景哪个写得详细?为什么这样安排?
(三)批注修改
7.在课段学习中我们已经清楚地了解到游记体散文写作知识。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范文一同学的游记《大理苍山开心游》,请把握游记体散文的三个要点来加以赏析并作补充修改。
大理苍山开心游
我小时候,有一年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舞蹈《雀之灵》深深地吸引了我。一位婀娜多姿的舞者翩翩起舞,柔美而生动的舞姿,让我感受到艺术的美。妈妈告诉我,这位舞蹈家是云南白族舞蹈家——杨丽萍。
从此,我知道了云南,并十分向往到那彩云之南走走看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