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成为点亮课堂的一片绿叶
(2022-07-09 17:13:53)
标签:
教学随笔 |
让信息技术成为点亮课堂的一片绿叶
戴金花
(安庆市宿松县经济开发区龙山学校 875576639@qq.com)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语文教育的信息化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我发现老师也不能太过于依赖多媒体,否则就不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对于多媒体,我坚持利用而不依赖的原则,让它成为点亮课堂的一片绿叶。
关键词:初中语文 信息化 利用 不依赖
时光飞逝,一转眼我已大学毕业十六年了,但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还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还记得第一次走进大学教室上课,我被那“先进”的教学设备深深的吸引了,因为我高中就读的学校是比较落后的农村学校,老师上课主要是靠一张嘴、一只粉笔,哪用过什么多媒体呀。
还记得当时我们的古代文学老师给我们讲授辛弃疾的《西江月》时,他为了让我们能更清晰的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眷恋,特意为我们展示了喜鹊、鸣蝉、稻花……的图片,还配套有青蛙鸣叫的欢快的乡村乐曲,再加上老师深情并茂的朗诵,我不禁闭上了眼睛,脑海中竟浮现出了农村夏夜欢快的场景,仿佛一下子就回到了童年。当时我不禁感慨,多媒体教学真好!当老师一直以来是我的梦想,在那一刻我暗下决定,在大学一定要认真学习信息化教学技术,将来也要把这种美妙的课堂呈现给我老家的学生们。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大学的努力,我已经能熟练使用信息化教学,而且幸运的是,等我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我们农村学校也在推广使用班班通,我也可以像我的大学老师一样,让课堂变得美妙生动起来。所以我的每堂课我都精心的准备,在教授《苏州园林》一课时我会下载一些苏州园林的景观图片,让学什么更直观的感受到苏州园林的魅力,同时我还加载了一段导游带我们游园林的视频,给学生们身临其境之感。在准备《我的母亲》一文时,我在网络上搜集了一些有关母爱的歌曲和电影片段在课堂上播放,为课堂教学营造出来很好的氛围,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激发出自身的感情,再把这种感情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提升课堂效率。在教授曹操的《观沧海》时,我收集和整理了与古诗有关的背景知识和诗人的人生经历,补充背景信息资源,让学生在深入学习当中和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教授《关雎》和《蒹葭》时我会带领学生聆听这古风古韵的唱词……
不知不觉,多媒体已经成为我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感觉没有多媒体教学就无法展开,学生们也仿佛没有运用多媒体的课堂就没有色彩,索然无味。
但慢慢地,我又感觉我的教学似乎出现了问题。在几次的测试之后,我发现我们班学生虽然上课很认真,很入神,但考试结果并不理想,尤其阅读理解部分,同学们对语言的赏析和主旨的把握上还远远不够,这不禁让我陷入了沉思,甚至一度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难道我的教学出现了问题?我的教学内容不是丰富多彩吗?我的课堂不是很具有吸引力吗?学生们不是很喜欢语文课吗?为什么却考不好呢?况且不是一两次的偶然,而是一直以来的事实。
不管怎样,出现问题了,就得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在班上抽取了一般分学生进行深入谈心,他们也都还好,都说出了自己得真实想法,他们大致都认为课程内容很精彩,也很具有吸引力,同时也很直观,在课堂上他们都不需要,也没有时间去认真阅读,思考,想象。听了他们得一番话,我如梦初醒。
回想自己的教学,节节课都离不开多媒体,而在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好像是被课件的画面和动人的音效所吸引,把注意力过多的转移到新奇的画面上。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如果学生过多的专注于这些表面的东西,就会失去对课文阅读的兴趣,失去对语言文字的仔细品味,失去对课文内容的思索与想象,而这些又恰恰是语文的离魂,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前提,然而我却一味的为了追求内容的丰富,课堂的精彩而舍弃了这些最重要的东西。苏州园林的图片和视频固然很直观,可却掀开了文字特有的那块面纱,让学生没了想象和向往。在《我的母亲》课堂上,同学们深受感动,可没有认认真真的去阅读文章内容,没有仔细揣摩母亲的言行,没有品味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观沧海》一诗的教学中,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诗中的感情,一开始就对曹操进行了全面分析,包括图像,性格,可这样却让学生缺乏一个琢磨和想象的过程,毕竟一千个读者就又一千个哈姆雷特。
经过深刻的反思,我总结出: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正如“红花要绿叶配”,但也只能充当绿叶的作用,不能取代红花。在语文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老师的主导作用,而多媒体只是起辅助教学的作用,否则就是喧宾夺主,学生上课就成了看电影。所以我觉得上课还是得让学生多读,多想。
随后,在学校组织的一次公开课活动中,我吸取教训。我选的课题是刘禹锡的《陋室铭》,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语言精炼,上课时我就将重心放在学生的读上,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去感知语言的魅力,去总结人物形象,去领悟文章的主旨。学生读了,想了,领悟了,那接下来的背诵则水到渠成。而整堂课中我只引用了一小段山水风光视频和五张幻灯片,朗诵示范都是我自己朗诵,不依赖多媒体,包括板书,也是自己写在黑板上。结果我的这堂课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整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很高,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多媒体也运用得恰到好处。
这是我的多媒体教学中一段真实的经历,热过,错过,也悔过,改过,让我受益匪浅,在将来的教学中,对于多媒体,我将坚持利用而不依赖的原则,让它成为点亮课堂的一片绿叶。
参考文献:朱福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