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好女有英风——窦皇后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唐高祖窦皇后, 北周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姓名不详。窦氏家世显赫,她父亲是北周神武郡公窦毅,她的母亲襄阳公主,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女儿,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也就是说,窦氏,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外甥女。窦氏出生时便长发过颈,等她长到三岁,头发的长度已经和她的身高相等了。她生性聪敏,周武帝宇文邕很疼爱这个外甥女,窦氏自幼便教养于宫中。宇文邕的皇后为突厥阿史那公主,两人的婚姻属于纯粹的政治联姻,没有任何感情基础,故而夫妻间不甚和睦。此事不仅是皇帝的后宫之事,还牵涉到北周与突厥的关系,涉及到国家安危,百官都为此感到忧虑,却没有人敢去劝劝宇文邕。一次窦氏回家省亲,偶然听到父母谈论此事,就记在了心上。后来宇文邕来看她的时候,趁着舅舅高兴,窦氏就对舅舅说:“皇后毕竟是突厥公主,就算是为了国家考虑,舅舅也应该对皇后好一些才是。……”那年,窦氏不过七岁。宇文邕看着眼前的小外甥女,虽然小巧玲珑,却是一本正经,只见她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还在等着自己的答复。宇文邕想不到,七岁幼女,竟能有如此见解。他摸着窦氏的小脑袋答应了她的请求,还和她拉了勾,表示一定会好好对待皇后。宇文邕说到做到,从此对皇后愈发敬礼,百官见帝后和睦,也都为之高兴。周武帝宇文邕驾鹤西去后,窦氏被送回了家。后来杨坚篡周为隋,消息传来,窦氏趴在自己的床上痛哭不已,她恨,恨自己为什么不是男儿身,那样的话,她就可以为舅舅家报仇了。
数载光阴倏忽而过,转眼之间,窦氏年已及笄。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这时的窦氏,已经变成一个清丽脱俗,亭亭玉立,娴雅有度的大姑娘了。眼看着上门提亲的世家公子络绎不绝,窦毅与襄阳公主商议,以为女儿才貌如此,万不可轻易许人,定要觅得如意郎君方好。于是夫妇二人就想了一个“雀屏中选”的法子。他们画了一只孔雀在屏风上,让提亲的人用弓箭射这只孔雀。夫妻二人暗中约定,只有射中孔雀两只眼睛的人,才配做窦家的女婿。可让窦毅夫妇发愁的是,前来应选的人虽多,但却没有能射中孔雀眼睛的。直到后来,与窦氏年纪相仿的唐国公李渊连射两箭,皆直中孔雀双目,于是一桩良缘,就此水到渠成。
成婚之后,窦氏与李渊可谓琴瑟和弦。窦氏自幼长于皇宫,拥有着极其敏锐的政治嗅觉,且喜读史,擅书法。闲暇无事的时候,窦氏和李渊喜欢在书房里舞文弄墨,窦氏模仿起丈夫李渊的笔迹来,足可以以假乱真。李渊的父亲李昞早亡,当时李渊年纪尚小,家中全由其母独孤氏一人支撑。独孤氏晚年患病在床的时候,脾气越发暴躁,不仅摔盘砸碗,而且对一帮儿媳也是动辄打骂。 窦氏的妯娌们,在独孤氏床前侍奉了一段时间后,都不能忍受婆婆的暴脾气,纷纷推说家里有事而离开了。只有窦氏一直和颜悦色地在独孤氏身边服侍,无论独孤氏对她是什么态度,她都能默默忍受,泰然处之,所以独孤氏对窦氏这个儿媳妇也很满意。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名将独孤信之女,隋文帝杨坚皇后独孤迦罗之姐,故李渊为隋炀帝杨广表兄。可杨广似乎并不喜欢他的这个表兄,隔三差五,总给李渊钉子碰。窦氏曾经劝过李渊,让他把家里的好马都献给杨广,以缓和两人之间的关系,李渊不从。窦氏故去后,李渊为杨广所逼,不得不献马自保。此时的李渊,不禁想起了亡妻当初的话。他跑到窦氏墓前痛哭流涕,说自己当初要是听了她的话,就不至于有今天了。无论是夫妻感情还是婆媳关系,抑或官场上的人情世故,窦氏都从容不迫,应对得井井有条。
窦氏四十五岁去世,与李渊共育有四子一女,四子为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女为平阳昭公主。李渊建立唐朝后,追封窦氏为皇后,谥号为“穆”,贞观初年,李世民尊父亲李渊为“太上皇”,追封母亲窦氏 为“太穆皇后”。窦氏见事极明,一生行事又颇具英豪之风,故聊记于此,以为巾帼昭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