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基于平板电脑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成果报告

(2017-09-04 08:53:50)
《基于平板电脑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成果报告
珠海市斗门区实验小学  郭永华
(郭永华教师工作室)
一、课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全国各地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关于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课改实验,而基于平板电脑的各类移动终端的"云学习"成为其中的焦点。我校是珠海市粤教云第二批实验学校,正全面开展智慧课堂的研究与推进,校园无线网络已经达到全覆盖,有两套学生平板可供实验班使用,在硬件上已经具备课题开展的条件。同时学校正在开展“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基于平板电脑的教学模式是其中的一项校本研究课题。作为学校教研带头人和市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的我,已经在自己的学校和工作室开始了关于此课题的研究。
平板电脑具有独特的学习优势,它便捷的操作、强大的功能决定了将其有效地引入到数学课堂,有助于改变当前的数学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课题的研究,对于更好地开展教育信息化和推进我校乃至全区的智慧课堂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本课题核心概念及研究范围的界定
“教学策略”,就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小学数学”限定了研究的学段和学科。“基于平板电脑的教学”,就是把平板电脑引入数学教学中,通过云服务获取精准的反馈分析数据,从而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策略,真正体现以学生“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三、本课题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不仅要求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更新教学方法、手段,逐步形成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置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平板电脑进入课堂,可以学生在新型的教学环境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教师根据及时的数据分析评价,可以对每个学生的学情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
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是一种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教材结构、结论和规律的学习。本课题研究的策略之一就是如何运用平板电脑完成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评价。先学后教,通过课前对新知的预习,引导学生去思考和发现,带着困惑和问题进入课堂学习,这样很自然地使学习过程变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与学科教学的融合能力,形成一套能行之有效的突出体现平板电脑优势、进行数学教学的教学策略。
2、通过研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21世纪学习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通过研究,发挥实验班的辐射作用、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教师运用研究成果,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推动我校教改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五、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借助平板电脑的优势,在课前准备、课中环节和激励评价等方面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
1.如何利用平板进行课前的预习指导?
2.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哪些环节可以借用平板去达到传统课堂达不到的效果?
3. 如何充分发挥平板的评价优势?
六、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从2016年1月初开始实验,一年多的时间内,我们以实践为基点,以课堂为实验阵地,从实践中研究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围绕课题实验做了大量工作。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些做法:
1. 问卷访谈,有的放矢开展实验。
实验初期,我们对师生进行了调查、访谈,并以问卷形式对学生平板操作能力和家长支持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实验的班级学生基本能熟练操作平板,家长的支持率均达到95%以上,为课题实验提供了可行的现实基础。 
2.加强学习,增强课题研究水平。
   理论学习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先导,课题的研究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支撑,需要一支观念先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此,我们通过外出学习、自学、定时集中学习、向专家学习等途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新课程知识,把握新课程理念,提高认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并专门安排人员利用报刊、网络、理论书籍整理出理论精品文章,进行学习,还多次邀请科大讯飞技术人员为我们进行平板操作的指导。
3.以课堂为主阵地,开展行动研究。
课堂是教研的试金石,通过多次的实验课例进行研究,及时反思、不断改进并提炼,从实践中积累研究成果,形成经验总结和实验研究报告。
七、研究成果及其分析
1.教师方面:教育观念逐渐在改变,教师角色在重新定位,信息化水平在提高。
2.学生方面:学习方式在改变,学习习惯在形成,学习能力在提升。
3.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紧扣以“学”为中心这一基本教学理念,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定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并注重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我们根据平板电脑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发挥的优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基于平板电脑的基本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以微课为扶手,通过课前完成预学案,课堂通过平板的同屏等功能进行互动展示,经历探究交流后进行归纳释疑,最后达到巩固提升。平板在课前、课中和课后都突出了它的强大优势。
(1)课前,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
课前,让学生通过平板观看微课后完成预习学习单,并通过平板把学习单上传到作业平台,老师可以及时看到学生预习的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可以对第二天的授课进行二次备课,作出相应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的调整,以加强针对性,避免教学的盲目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课中,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导入新课的时候,通过平板的同屏功能显示学生的预习作业,创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点拨。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在简单的讨论交流中解决;复杂的共性问题也就是教学的重难点,则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首先通过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再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发现、归纳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获得学习的体验与感悟,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交流,善于抓住学生的生成点,于关键处进行精心点拨,升华学生的认知,促进学生的发展。
(3)利用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的反馈评价中,充分发挥平板的趣味性和数据分析的精准性,利用平板的投票、抢答、随机选人等功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通过后台及时精准的数据反馈,及时了解到学生掌握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评、拓展与提升,使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个性成长,最终使学生实现优化发展。平板的拍照讲解功能、实物展台功能、白板功能等,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若要学生在课堂上全体都能用到平板需要上云课室,为实验带来不便;
2.在得到学生的评价反馈信息后,如何在课堂上兼顾全体,又不影响教学内容的完成?
3. 微课的制作过于粗糙。
九、反思
平板电脑作为一种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我们在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和专业素养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升。课题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今后将进一步丰富、积累研究性学习课例,做好理论分析,力求出思想、出创新成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