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板电脑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017-09-04 08:58:42)基于平板电脑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珠海市斗门区实验小学  郭永华 
(郭永华教师工作室)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平板电脑作为一种教学技术已经逐步进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平板电脑配备的先进的教学技术和强大的教学系统资源,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场智慧的变革。那么如何发挥平板电脑的优势、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去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效率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平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中一种不可缺少的积极因素,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动力和求知欲的源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想学、乐学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有效的途径。平板电脑带有的随机抽号、抢答、投票和即时分享等功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立体图形的体积总复习》中,我通过随机抽号和即时分享功能,让随机抽中的学生把预先对立体图形体积的整理作业在全班进行分享,其他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观点并对这些整理作业进行评价后,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喜欢的整理作业。学生在分享自己和评价他人的作业成果中各有收获和感悟,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利用平板,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我们要打造的课堂是以突出学生“学”为中心、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堂。只有把握好学生认知的起点,才能作出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平板电脑中的作业平台为此提供了切实的保障。课前通过让学生完成预学学习单,再通过上传到作业平台,老师在当晚就能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起点,可以对第二天的授课进行二次备课,作出相应的调整。像这样以学定教,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如在《比的应用练习》的教学时,我先设计了一份预学学习单: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一道问题:六(8)班共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男生有多少人?在当晚的作业上传中所有的学生都用到了50÷(3+2)×3=30(人)和3+2=5,50×
=30(人)这两种方法,只有30%左右的学生想到了用50÷(1+ )或者把男生设为χ人,列出方程χ+
χ=50这两种方法,这就说明学生对条件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3∶2的理解不够深,不能结合比与分数的联系进行分析。于是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我先安排了对条件句的分析这一课前铺垫,让学生说出看到“男生与女生比是3∶2”想到哪些数量之间的分数关系,和看到“一条路,已经修了
” 想到哪些数量之间的比?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出:男生占全班的 ,女生是男生人数的 ,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已修的与这条路的比是3∶7,已修的与未修的比是3∶4,未修的与这条路的比是4∶7…通过这两句条件的分析,学生加深了对比和分数知识之间的理解,为后面的练习打开了思维之门。
三、利用平板,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关注的不再是教师如何去教,而是学生如何去学。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就是让学生在先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归纳释疑的教学方式。平板电脑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有利于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
1.操作便利,提高探究的可行性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操作是一个动态过程,这种不断变化的情景,反馈于大脑,会促使学生改变思维方法,以适应操作的变化,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感知,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能力、发展思维。但在一些实际的动手操作探索中,学生往往由于学具难备齐或者不好操作而使得探究活动失败,比如在探究圆的周长推导时,让他们在直尺上滚动小圆片的方法去推导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总是难顺利地把小圆片滚动一周,由此造成数据不准确,与实际结论产生较大偏差;又比如在圆的面积的推导时,学生是很难完成把圆切拼成三十二等份甚至更多等份,从而验证分得越多越接近于长方形这一操作的。平板电脑里几何画板的运用,就能把这些操作上的问题解决,学生只需要在平板上通过模拟操作,就能形象直观地获得体验,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平板电脑在操作上便利性,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提供了确实可行的保障。
2.及时反馈,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反馈是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组织后续教学的重要方法和主要依据。及时的课堂反馈可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情况,同时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之处,
以利于进一步的学习。练习是教师获取反馈信息的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平板电脑在练习中尤其是对客观题的反馈具备强大的优势,它精准、及时、全面的数据分析,可以让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偏差、错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而学生在反馈信息中,能获得挑战成功的喜悦感和自信感,激起学习的热情,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大大的提高。
3.借助微课,提高教学效率
微课可以有效帮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教师把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及学生易错、易混淆的题做成微课,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内化,提高教学效率。课前利用平板的作业平台发布微课,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完成预学案。课中可以通过平板的教学平台,在需要的时候即时发布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下反复观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后学生作业完成后通过平板的作业平台上传,教师在家可以完成批改,而且作业平台的后台会出现精准的反馈数据,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做题情况,并可以把学生完成不好的题马上做成微课,再分享给学生,让学生甚至家长可以一起观看,学生能够及时地进行错题订正并再次上传给教师批改,教师能够达到对学生无阻碍的移动辅导。
总之,平板电脑作为一种学生主动学习、进行会话交流和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进入到课堂,需要教师在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技术和技能的推动下,不断实践摸索,才能使平板教学朝着智慧化方向稳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王浩.基于平板电脑的“e学习”课堂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8):17-19.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