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24-04-10 15:27:33)
标签:
教育 |
当前,教师应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情感体验,设置的教学目标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避免因教学目标太高,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或者因教学目标散乱,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不清楚什么是必须掌握的,什么是可了解的。否则一节课下来,学生一片茫然,学习兴趣遭到打击,学习积极性降低,学习效率不高,达不到预期目标。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情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探索答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讲到《体积和体积单位》时,难点是如何让学生理解抽象的“体积”概念。教师可以事先准备烧杯、水、小石块、正方体,根据《乌鸦喝水》的故事让小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现问题,让学生对“体积”形成初步认识,引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分别放入盛有相同高度的水的烧杯中,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得出“物体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的概念。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获得自主探索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创设的情境一定要与授课内容相联系,创设的情境不能太荒诞,让学生产生与授课内容无关的联想,否则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教师的教学。
前一篇: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学生主体地位
后一篇:以线上教学为主体,开展数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