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转载]晚秋一日记 [转载]晚秋一日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转载]晚秋一日记 [转载]晚秋一日记](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晚秋一日记
十月的最后一日,天已渐觉清冷,凌晨客厅有电话铃声骤响,接起是飞飞声音:“爸,我回来了。”“在哪里?我骑电动车去接你吧。”“我就在门口。”他去上海看世博,桂林看山水,没带上回家的钥匙,回到家门口还得打手机叫门。
早饭时全家看他在外拍的照片,上海人稠楼拥,桂林天远云闲,外面的世界真是很精彩。饭后有北京老乡回来,通信十几年没见过面,老乡是“处级”,回来住宾馆,打电话想“见个面”,带一块山里捡得树化石,带几本自己写的小书去拜望,老乡很高兴,也从包中取一本挂历送我,他解开丝麻织的套子,又撕去包装纸,说:“这是绢的,别人不懂得,这画片挂完了可以作镜心,镶在框子里当风景。”这挂历皆印了四川画家漆永成的花鸟画,画面上丹叶纷披,好鸟交鸣,是宁静而典雅的工笔小品,封面上印了“艾派国历,名家国画系列”,产品卡介绍为“特种布艺国历,材质为珠光布,聚脂布”,这是创新的产品,老乡又慎重包好递给我,“作个纪念吧。”
打开挂历,第一页便是红竹绿石白头翁图,两只洁白的小鸟站在青碧雅石上对语关关,经霜竹叶如女人寇丹染了的指甲一样红艳,画上题诗曰:“闲扫一片石,更种两杆竹,何处吹凤笙,潇湘隔云绿,山禽寓逸态,壁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白,千秋指白头……”画境好,诗意也好,心里很觉受用。老乡说他在京华工作很紧张,没有一丝清闲,归来山县,见亲友皆悠哉游哉,眼热得要命。
时近中午,县长要请老乡吃饭,我便徐徐告退,恰有朋友相招到新开的“云海阁”聚餐,朋友点了清炖鲤鱼、蒜爆肚条、红烧排骨、虾味豆腐、时蔬鲜果、家常小炒,喝了一杯野沙棘汁,品半碗新鲜鱼汤,吃一碗豆面擦尖,像是赴了琼林宴,舒畅的是可以嘻笑议论,无拘无束,想县长招待京官之宴虽丰盛,必无此畅快之景象也。
饭后归山居,写得游记一篇,文笔也不板滞,造句天然润亮,想是心情好之故,写毕,泡一撮罗布麻,二朵白菊花作茶,花浮杯上,玉色招人,茶水浅绿,舌内生津,取新买的董桥《景泰蓝之夜》闲览,紫罗兰色的布面精装叫人琦思艳想,目挑心招,文字更是古意纵横,珠玉乱撒,仿佛有红袖添香,佳人伴读,一时清兴不能自已,觉晴窗也格外灿烂起来。秋阳晒在身上,院内树影婆娑,暧暧的,感觉像坐在了紫禁城的南书房,当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翰林御笔,似乎连文字也可拿来下酒了。恰读到“胡适的字”一篇,董公写道:“1956年2月,毛在北京怀仁堂对一批知识分子说:胡适这个人也顽固,我们托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想想胡适还是精明,假如回来,57年一定是右派,66年一定是黑帮,75年一定是“大儒”,改革时一定是“自由化”……他还是韬晦的好,这如同唐朝的李白对李隆基的态度一样:“天子来呼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只有装疯卖傻才能挣脱“天子”的网罗,才能得到心灵的自由,思想的自由,写作的自由。这本书中还录有沈从文先生文革中写的“过北海后感事诗:‘依依宫墙柳,默默识废兴,不语明得失摇落感秋深,日月转双丸,倏忽千万巡;盈亏寻常事,惊飚徒自惊。”沈先生的诗作是史家笔法,许多话梗在胸中就是说不出来,不敢说也不能说。同是感秋,我也有些欲语无言。
电视上正报道:东北的大白菜由二元涨到六元了,国家发改委也正播出公告:汽油、柴油也将涨价……但能喝一杯菊花茶,看看董桥的书,赏赏漆永成先生的画,让儿子去看看世博会和桂林山水,这个秋天还是很美丽的。
(2010-11-4于梨花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