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大美沁源
杨
沁源,是沁河之源,也是一个千年古县的名字,北魏时公元528年置沁源县,距今已是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每当有朋友来到沁源,都要问:“你不想出山了么?”我就会说:“生身的热土难离,你们不觉得这是一块沁人心脾的地方,是世上一个最迷人的地方么?”在我心中,沁源就是一颗明珠,一方宝地,一片沃土,一块红色的“根据地”。
这里森林如碧海,村寨似繁星,野麦迎风舞,麋鹿笑迎人,泉水叮咚响,山花寂寞红,松涛敲金鼓,沁河夜鸣琴。这里真是一处世外桃源,山中仙境呵!
沁源有古老的上古文化,民间传说炎帝在景凤神仙洞中发现金谷,古史记载炎帝在景凤羊头山与丹雀夺得嘉禾。大禹在龙凤峡劈山泻洪,也有古老的龙文化,民间传说历历如绘,史志记载凿凿有据,一村姑食蟠桃而生五龙,神龙呼风唤雨,变化无穷,在灵空山长大后乘长风破万里浪,去当了“四海龙王”。
沁源有奇幻的绿色文化,古人咏山咏水之诗文空灵剔透,写花写树之佳作层出不穷,沁源山中,珍禽飞掠于长林之梢,异兽游走于山林之内,异卉绽放于花坡之上,锦鳞翔集于清流之中,走在沁源山中,彩色的山鸡会向你翩翩起舞,成群的喜鹊会向你喳喳报喜,真是五步一境,十步一景,山光水色,奇妙宜人。
沁源还有丰厚的民间文化,流传百余年的“沁源民歌”歌词活泼,音调圆润,一鸣惊人,家弦户唱;优美的沁源民间故事,又老幼皆知,神奇浪漫,传奇色彩,生动感人。最动人的是沁源生长的女人,相传唐朝黄巢战乱,唐代皇宫不少宫女流落在沁源山中,至今县志记有宫女们住过的“姑姑洞”,她们有的下嫁民间,所以六宫佳丽女,变为良人妇,沁源女子也有了贵族品位,皇家血统,他们得天地之英华,钟山水之灵气,一个个长成如花似玉之态,生就沉鱼落雁之容,或憨厚如松,或妩媚如狐,或艳美如月,或柔弱如柳,如“天下掉下个林妹妹”,又如湖边出浴了“七仙女”,我曾发愿要写一百个沁源的女子,名之“山地女儿娇”又可称“沁源百美图”,我的文章因她们而生色,我的笔致因她们而空灵,山地女子上了都市报刊的版面,叫城里人也都惊艳,给我捧回了各种“文学奖”的奖杯和奖牌。
沁源也有悠久的园林文化,古人曾以沁名园,使“沁园”成了名垂历史的风景,成了闻名遐迩的名园,相传“沁园”是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私家园林,之后,文人们将历代公主园林都泛称为“沁园”,唐代一个诗人“侍宴长宁公主东庄”诗曰:“沁园东郭外,鸾驾一游盘。”同代一储姓诗人赞美“玉真公主山居” 亦云:“不言沁园好,独幸武陵花”。“沁园”一词成了历朝公主花园的代名词,成了一种脂香粉香,吴宫花草的意象。后来又成为宋词中的一个词牌:“沁园春”,公主园林,心驰意往。沁园春色,长播宇内,沁园,原是皇亲的园,是公主的园,而今沁源林泉不亚于那座历史上的“沁园”,沁源“山水在城中,人在山水中”。沁源便是一座叫人任意徜徉的大花园。
沁源县城过去是一座袖珍小城,城墙始建于元代,比平遥城墙还建的早,建的有特色,是筑土为城的小土城,城内也有无数美丽的楼台亭阁,太清观、介子祠、真武楼、魁星楼、文昌楼、琴仙楼、五龙庙、圣寿寺……但日军一炬,化为焦土,战争把沁源变成了十里瓦砾,一片废墟。如果老城无恙,它一定会是一座人见人爱的“盆景古城”一座别具一格的“弹丸小城”。
近年来沁源城市建设突飞猛进,这座山中小城“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了,”城中大道五纵十横,西山东水天然公园,绿化带似轻纱披拂,小游园如翠玉玲珑。一条沁河从城中流过,仿佛一条墨绿的玉带,闪着幽光。我曾说一个城市只要有了水,就有了灵光宝气,如苏杭之有湖,湘西之有河,北戴河、大连市之有海,空气中就有了湿度,便也潮润润的有了情味。沁河经过治理,再蓄成一座座小湖,可游可泳,可浴可钓,就更可称为北方的“小北戴河”了。滨河路将来就是一片“黄金海岸”,沁河湾就是一道海滩风景。沁河上游已在建一座大水库,名曰“永和湖”,沁源城外还有“东风湖”,将来沁河源头和沁河沿线再建几座小水库,沁源的生态会更美,也会“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也会“水河澹澹,山岛竦峙”,有海滨之风光、湖畔之景观的。将来的沁源,也该是一处风景宜人、空气清新、山光水色,湖山相映,休闲避暑的疗养胜地了。
沁源人杰地灵,也产生过“星斗其人”的人物,也吸引过名人隐士来此作“寓贤”,出英杰……佛教有唐朝太子在此坐化成佛,封为“先师菩萨”,道教有赵国神仙“琴高真人”在此骑鹿隐居,其古迹有“琴仙酒楼”、“琴泉书院”“琴高真人墓”,星相家有“麻衣禅师”在此传道授惑,“东风湖畔”之小山上有其“麻衣寺”;春秋时介子推功威不受封赏而隐居绵山,至今县内有介墓碑介祠介林,有其绵上封田……。辽代的翰林院学子邢抱朴,隐居琴泉,死后葬于琴山。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任之恭,是沁源河西村人,他在学府教学时绛帐春风,桃李满天,到美国留学后学术独步,如日中天,甚至国宝级的钱三强、杨振宁博士,都是他学生。他在山西大学设了“任之恭数理学奖”,以激励三晋之莘莘学子,他多次回国在清华等地讲学,以培养神州之后继英才。沁源的科学之星任之恭就不仅是沁源人的骄傲,也成为沁源的“魅力”象征、形象大使和文化名片了。 “沁”之本意也是渗透、浸入之意,沁人心脾即指一种沉浸之感。古人咏竹诗句云“醉卧凉阴沁骨清,石床冰簟梦难成”,沁源给人的印象也是这样,这里山是青罗带,水是碧玉簪,古人在城门上就高悬一匾曰“沁水环清”。沁源是一个清清亮亮的小城,是一个凉凉爽爽的山城,是一个花花绿绿的城,是一个风风光光的城,我在沁源城已居住近三十年,感觉家住沁源,就是家住在了“沁园”,家住在了“桃源”,家住在了乐园。小城沁源在我眼中真是古朴如皇城北京:朴厚如古城平遥,美丽如水城姑苏,漂亮如古城丽江,青翠如青城包头,秀美如边城凤凰,在我的眼中它便是泉城、龙城、花城、春城,是世上最有魅力的一座小城。我想沁源境内应当建起六座大雕塑,以象征沁源人之精神,沁源境之大美,一在景凤塑一"炎帝得嘉禾";二在王和镇塑一"大禹劈石峡",三在五龙川塑一座"龙母定四海";四在郭道村塑一"介子传忠孝",五在白孤窑入境处塑一座"圣佛泽万民".六在河西村塑一座科学家任之恭.这样,沁源的人文景观就有了影响,有了历史,有了文化,有了灵魂.
这里有半山半水半书窗;半渔半樵半农庄;半河半湖半夕阳;半城半村半人家。这里就是一处有待开发的“小北戴河”,这里就是一处未被发现的“避署山庄”。这里是皇家公主的园林--沁园,这里是当年的”抗日模范县”,这里是龙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