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的意境要宏阔博大,更要追求意境美,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幅图画,多美啊!谈到诗的美,冯恩昌这样说:我很喜欢看意境美的诗,自己写诗也尽量追求美。
诗的美,主要靠意境美体现出来。意境,就是通过艺术的形象表现出某一种境界和情调。一首诗,起码是生活的一个小画面,这个小画面,起码是生活的一个小画面,这个小画面,不是死板的,而是活生生的。诗人的思路,引导读者走进这个画面中的“世界”,得到的感觉不是平淡无味的,而是具体生动的,不是生活的原型,而是高于生活的形象。如果得不到这样的效果,这首诗就不够意境美了。
要想诗的意境美,首先要注意选材,就是选新鲜的题材。材选得好,诗就不一般。农村里题材很多,但不一定都能写成诗,必须进行筛选。我选材的方法是,从生活中撰取有画面的镜头,就象摄影师那样,选取最有特点的侧面。如《农民文学》发表的《金黄的丝瓜花》一诗,就是抓了农家院里的一个小小的镜头。这个题目比较窄,好掌握。紧紧围绕一根藤儿作文章,也比较单纯。请看下文:
绿色的丝瓜藤,沿着长长的草绳儿爬。
一头拴住门鼻儿,一头系在槐树丫。
象马戏团里踩钢丝的姑娘,举着花伞儿从东家滑到西家。
那边缀满天金色的星星,这旁落一院花织的彩霞。
这首诗是用“顺藤摸瓜”式的方法写的,由浅渐深地把美的意境展现给读者。
在我写的诗中,这一首选材算比较好的。
要把诗写的美,还必须在选好材的基础上,努力搞好构思。就象盖房子一样,用什么样的结构盖起来好看,先要规划一个模式。我在《文汇报》上发表的《剪枝》一首。就是把果树拟人化成一个小伙子,然后给他理发来写诗:
果树,小伙子!
请你把身子挺直。
让我给你修理容姿。
剪去这乱蓬蓬的发丝,
清除那惹人讨厌的胡鬓。
阳光里,你舒枝长叶漂亮极了,
那果实姑娘会跑来嫁给你。
这首诗如果不是这样构思,就显示不出意境美。假设这样写吧:“果树,请你站直,让我剪去不必要的乱枝。你会长出新枝叶,结下红艳艳的果实。”这样一来,就太平淡了,丢掉了意境美,也失去了感染力。
有人说,读一首好诗,比吃甘蔗甜,比喝美酒香,比欣赏一幅名画更有味。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呢?这就是意境美的魅力。
2016年3月28日下午
安城镇《改革开放实录》写作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