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生活中挖掘细节——尹燕忠

(2016-03-13 19:41:51)
分类: 文坛诗话

      在生活中,我们怎样对待生活,才能写好小说、塑造好人物呢?我觉得其实有一条就是做生活的有心人。同一件事情,如果不是搞文学创作的,可能看过去也就完了。但作为搞文学艺术的人,就要对它深思。记得小的时候,在明末清初的野史上,看到这么一段记载,觉得对搞创作很有用。洪承畴被满清俘虏后,最初他态度也很坚决,要效法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示自己的气节。负责招降他的多尔衮就注意观察他,偷看洪在干什么。一天,多尔衮看见洪承畴在炕上正襟危坐,颇有超凡的神态;但这时,从房梁上掉下一穗蛛网,落在洪承畴的身上,他就情不自禁地看了看,轻轻地把它掸掉了。多尔衮从这一个细微的动作,看破了他的用心:他并不想死,有生的欲望。结果果然用美人计征服了洪承畴。

       我想,这样一双眼睛,也应该是搞创作的人所具有的。多尔衮从一穗蛛网,看破洪承畴的灵魂;看到洪那一切表现都是假的,把蛛网掸掉的动作显示出的求生的欲望才是真的。多尔衮有多么锐利的一双眼睛呵!我们在生活中要用这样一双眼睛,寻找小说中人物的最有表现力的细节。写好小说,细节很重要的。

我在《北京文学》上看到一篇小说,叫《野菊花沾满了秋露》,其中一个细节写得非常好。写一个人很吝啬,很贪婪,但作者没有用一般初学西作者那样的方法,用那样大段大段的叙述语言,说他怎样吝啬,怎样把一分钱攥出汗来等等,而是用了一个细节:每天中午,五七干校的干部们都到地头去吃饭,这时,就有一个卖菜的小贩来这里卖菜。这天,大家又围上来了,有的买咸菜,有的买其他东西,最吝啬的这个人也过来了,他跑到菜车旁边什么也没买,但一失手,把手里的窝头掉进芝麻酱桶里去了。卖菜的人不高兴了,他就说,实在对不起,我也不是故意的。没办法,卖菜的就用勺子把窝头捞出来,用筷子刮,怎么刮也没法弄干净。他没花钱比花了钱的吃得还好。

       这一细节,比你写八百字的空洞叙述好得多。大家可以看出,细节对于塑造人物,增加小说的色彩,祈祷多么大的作用!我们的作者往往不善于捕捉生活中最能反映人物灵魂的细节,而是满足于一般的泛泛的叙述。要下决心在这方面搞突破。

      张弦先生的《记忆》,它没有多少故事,但有一个细节,构成了小说的灵魂。他写一个放映员在放电影的一刹那,忽然想到有个男孩子纠缠她,这样一闪念,就把片子放倒了,打到银幕上伟大领袖的形象头朝下了。这么几秒钟的时间,造成她终生的难以挽回的罪错。这个细节比第一个例子的细节,政治内涵更有厚度,更有思想性。作者所以能捕捉到这样的细节,首先在于他是生活的有心人,肯于下功夫观察生活。

河北的汤吉夫同志这样说,搞我们这一行的,是不是也应该有一点职业特点呢?他说,好多刽子手走在马路上不看两边的商店,专喜欢看人,他不看前脸,专看后脖骨,看后脖颈子上这块骨头是否长得很硬?在哪条骨头缝下刀最好。他的职业形成他这样的本能。这是刽子手的职业本能。注意观察生活,应该成为我们的一种本能。

               20163月于安城《改革开放实录》写作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