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艺术提炼的途径,生发和开掘有近似之处,但又有不同。开掘是侧重于从纵的方面提出生活素材的社会意义,由事物的深度而及事物的联系以完成艺术提炼;生发则是侧重于从横的方面进行延伸和扩展,由事物的联系而及事物的深度以完成艺术提炼。
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只是一个小片段、小镜头,或者人物在某种特定场合和情景下的行为触动了作家。在这个场景中,人物鲜活,很有个性特点,但其他的方面作家却不了解。人物的这种一鳞半爪,生活的这种小小的场景,引起了作家的思考,进行合理的推想,延伸到广阔的生活领域,描画出人物的气质和秉赋,完成一种性格的塑造。有时,甚至人物的某一句话,也会引起作家深深的思索。《桃花源记》中有一句话:“仿佛若有光。”生活中某些细小的事件,正是作家尚未发现的新奇世界透露出来得一点光亮、一种信息;只要沿着这个透亮的突破口找下去,就会豁然开朗,发现那个新奇的世界。
和作品中所写的人物、事件与场景,同它所反映的生活中人物、事件与场景,同它所反映的生活中的人物、事件与场景,从表面上几乎找不到什么共同之处,但两者在意蕴上、神髓上,却是相通的,或者共同的。这种提炼方法,我们不妨称之为幻化。就是说,作家在现实生活中观察了许多现象、许多人物和事件,积累了大量素材。但在创作过程中,却完全抛弃了现实生活的既存形态,出现在作品中的是另外一幅自成体系的画面。通过幻化进行提炼,必然伴随着象征、隐喻、暗示等手法写成作品,就成了艺术形象作品。
2016年2月29日上午玫苑书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