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文豪鲁迅先生的读书习惯是从小就养成的,有一次他迟到了,老师批评了他,他就在桌子上刻了“早”字警醒自己。他不仅抓紧时间读书、背书,而且还抄书。
如陆羽的《茶经》,陆龟蒙的《五木经》和《 耒耜经》等他都抄。到十七岁时,还手抄了《二树山人写梅歌》《桐华阁诗钞》《鉴湖竹枝词》等。据统计,光是辑校《古小说钩沉》,鲁迅就从各种不同的类书中抄录了六千多张大小不同的纸条。《中国小说史略》一书的许多章节,就是他从图书馆的大量藏书中一字一句地抄录来的。据载,仅《嵇康》一书,他就手抄过两三遍。他这种读书好学的习惯,直到他取得很大成就之后,仍然保持着。他的工作经常是异常繁忙的,除了写作,每天还接待来访。每夜十二点钟来访人离去,他仍然坚持看书,到二时左右才能入睡。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形成,写出那么多战斗的
杂文,以至成为无产阶级文学艺术的先驱,无疑是起了直接作用的。“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这就是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光辉写照。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年轻杂时,就曾拟定过一个庞大的读书自学计划。这个计划包括研究俄语和其它外国语,研究历史、地理、统计学、数学、博物学等。同时他还打算研究经济学,撰写一些论文。他在泛读博览之余,还决定立下目标,即大目标和小目标,一个月、一年读书计划和长期读书计划。他们的读书方法与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
2012年写于安城史志办
2016年2月29日上午于玫苑书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