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环境,也叫“人文”环境,是指个体所处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化氛围。建立融洽、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是营造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的核心。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所有的人,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在教育着儿童,但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因此,幼儿园为幼儿创造一个平等、宽松、理解、激励的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是幼儿能轻松愉快地生活、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
(一) 营造融合共生的教师人际关系
幼儿教师作为创造幼儿园文化的中坚力量,其在工作中所形成的各种不同的人际组合构成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包括同班教师之间、不同年龄班教师之间、教师与园长之间、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等关系,必然会形成特定的人际文化,毫无疑问,这种教职员工之间的人际文化会时刻影响幼儿园文化的生成。
在幼儿园,园长是“一园之魂”,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应在实际工作中理解每一位教师的心理需要,真心为全体教师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人际环境,帮助她们改善人际关系,用情感手段激励教师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以真诚的语言给予教师教育和教学上的指导和帮助,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师。同时,还应考虑促成教师个人的需要与事业的需要获得统一。如考虑到幼儿教师工作比较辛苦,假期可以组织教职员工外出参观或旅游,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开阔眼界,增强集体凝聚力。为了增进情感交流,幼儿园还可开展“为职工贺生日”的活动,园长记下幼儿园每一位教师的生日,在生日当天,园长亲切地向教师道一声“祝你生日快乐!”并送上一份生日礼物。看似小小的一件事情,却包含了园长和教师之间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真挚情感。情感的传递,换来的是教师无私的奉献、幼儿快乐的成长和家长满意的微笑。
(二) 构建平等和谐的师幼人际关系
良好的教育必须以尊重、理解、支持的精神环境作为保障,以平等的师幼关系为基础。教师要创设一个使幼儿内心感到“安全与自由”的环境,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当幼儿有畏惧感时,他们的学习欲望就会降低,本应发展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被抑制了。尊重是和谐师幼关系的核心,它要求教师做到尊重幼儿已经形成和拥有的一切,包括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风格、劳动成果,甚至是“错误”。教师应让幼儿在一个健康、和谐、相互信任的精神环境中自由。自信地开展活动。
教师在与孩子交往过程中尽量表现出支持、尊重、肯定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这是建立师幼间积极关系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的基本条件。老师尽量理解幼儿的各种情绪情感的需要,善于对幼儿做出积极地行为反应,尽量采用多种适宜的身体语言动作体态语等,以无声胜有声的方式来表达对幼儿的关心、爱抚或不满等。例如,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因想探索声音的奥秘而敲碎了玻璃杯,不知所措,害怕地看着老师。老师这时要关心地看看孩子是否受伤,面带微笑地及时收拾好玻璃碎片,摸摸他的头轻声说:“轻轻敲,声音会更好听,秘密更好找。”幼儿会因成人的关爱和宽容受到鼓励,更加自信地陶醉于他的探索之中。
教师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幼儿,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不压制幼儿,不命令幼儿,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大胆。自信。例如,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应改变“检查者”的角色,把经历从“检查幼儿是否疯闹了,玩具是否掉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按规定的做了,幼儿是否发生了矛盾了”等问题转移到指导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关注幼儿的兴趣所在和探究行为的发展过程,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使幼儿从教师的“检查”的束缚中摆脱出来,从而给幼儿创设一个轻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
(三)形成互助友爱的同伴交往环境
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园和谐精神环境的创设具有重要的影响。幼儿虽小,但已经是独立的个体,学会在集体中与人相处,并逐渐形成待人处世的态度,学会社会交往的技能。幼儿园同伴关系是指幼儿之间在共同生活、共同游戏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协作关系,是幼儿社会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幼儿学会处理同伴之间的关系,学会与同伴分享、合作、助人、遵守规则等,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微信搜索公众号“cyjlmgf”、“jsfhjyjt”可添加官方微信,24小时在线为您免费解答亲子教育的困惑!或微博搜索“飞鸿家长联盟”、“江苏飞鸿教育官方微博”添加关注,24小时在线为您免费解答亲子教育的困惑!或加QQ群“亲子大课堂”115658108,24小时在线为您免费解答亲子教育的困惑!
(四)构建尊重互补的家园人际环境
幼儿家长和教师分别是家庭和幼儿园两大环境的施教学者,同为教育主体,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中,家长是重要的参与者与构建者,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幼儿家长之间营造一种相互尊重和平等合作的人际环境。教师在家园共育中的定位不应该是“教育家长”,而应该是相互学习,相互扶持。教师可通过家园墙报、家园联系栏、家长会等形式,促进家园双方交流互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主题活动,并虚心听取家长意见,吸收有益可行的建议。教师与家长建立的共融、合作、友好的关系为提高幼儿教育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提供了保障,也为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精神环境。
http://ww1/large/00667rKogw1ewa4ivn9n4j3074074t97.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