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冷制手工皂制作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皂化反应,大家都不会陌生,但大多数都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以至于在冷制手工皂制作结束后,出现的各种现象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里就详细解释下冷制手工皂制作后的几种常见现象的原因。
冷制手工皂皂化反应过程中常出现热析液化现象、全果冻现象、出油出水或松糕、吸潮现象,是代表着皂化过程中条件不足,以致影响反应的平衡,这些所谓的条件不足大多是因入模太早或保温不足所引起。
油碱初混合时,因水重油轻而导致分层,其接触面只有分层处,为了制造更多的油碱接触机会,此时需藉以物理的搅拌促使分子运动制造水解或结合条件。当油脂水解为脂肪酸后才能与钠离子结合,但每种脂肪酸水解速度皆有落差,为了让各种脂肪酸钠均匀分布于手工皂液中以防止过快的结合速度形成团聚,适度的搅拌就起了作用,所谓的"适度搅拌"指的是"速度",过慢的搅拌会形成分子分布不均匀,过快的速度反而容易打断原本皂化速度就慢的脂肪酸与钠离子化学键的结合。慢速的脂肪酸与钠离子不容易在相对低温的条件下结合在一起,需要通过搅拌加速作用。适度的搅拌是脂肪酸与钠离子升温(结合)的利器,原则上是初混合时可以加速,但皂液升温时就要放慢搅拌速度,以免打扰两者的反应。
当部分脂肪酸与钠离子有进展后,皂液会由原先的油水分离状态进入到乳化状态,且乳化程度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浓稠状,也就是常说的TRACE程度,TRACE程度越浓稠代表越多脂肪酸与钠离子作出结合,但不代表所有游离分子都作好化学键的结合。对于油脂特性不熟悉的手工皂友,往往无法判断何时能入模?建议是冷制手工皂液越浓稠入模,相对出问题的风险就降低。脂肪酸与钠离子间的化学键完整结合代表着一个皂分子形成,而手工皂液中有数不清的分子正彼此伺机结合中。当大部分分子结合的不稳固就入模,又没有足够的保温作用下,就容易形成热析液化现象、全果冻现象、出油出水或松糕、吸潮现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