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单篇课文的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光曲》为例--1

(2024-03-07 08:41:55)
标签:

教育

365

原创 张邦业

 

内容摘要:实施学习任务群,必然要求学好每一篇课文,因而,单篇课文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至关重要。单篇课文应当考虑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一是必须设计并扎实实施基础型学习任务,夯基固本;二是合理选用发展型学习任务,深入探究;三是在关键单元的关键篇目中适度设计拓展型学习任务,拓展学习。

关键词:学习任务;单篇课文;设计与实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课程内容”部分构建了三个层面的六种学习任务群。以学习任务群组织的课程内容在教材呈现上,仍会按照某种顺序编排选文,辅以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助学系统。因此,学习任务群的有效落实必然要求充分利用教材助学系统,扎实学习好每一篇课文。本文以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月光曲》为例,探索单篇课文的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

《月光曲》是主题为“艺术之美”的单元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其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力图从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以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自主深入学习,落实选文在教材体系中的教学价值。

一、扎实实施基础型学习任务,夯基固本读进去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部分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1]”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小学阶段每一篇课文学习的基础性任务,必须引导学生扎实实践,在积累中梳理,在梳理中积累,“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但是要避免机械性识记。可以从汉字构字组词规律及文化内涵出发,在梳理中巧妙识记;也可结合文本语境,在语境中积极识记,以促进学习走向深入,达到学会之目标。

《月光曲》一文要求识写8个生字,以及生字衍生出的一串词语。鉴于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承载的学习目标,笔者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深入学习。

任务目标:识字学词,读通文本,初知大意。

(一)课前预习,自主读文学习字词。

(二)识写交流,练写易错字。

1.出示本课生字表中的生字,请大声、准确地读出来:谱、莱、茵、盲、纯、键、缕、陶。

2.你是怎样分类记住这些字的?

预设1:从构字规律出发,准确识读生字。这8个字都是形声字,其中“谱、莱、茵、键、陶”的读音与声旁读音一致,比较好记;“盲、纯、缕”读音与声旁有一定差别,需要特别注意,多读几遍,尤其是“缕”,要特别强调,可以介入字理识记读音。

预设2:从字体结构出发,正确规范书写。有5个左右结构的字和3个上下结构的,其中“键”稍微复杂一点。

3.观察并说说“键”字的书写,在教师示范下练写“键”字。

(三)由字入词,积累梳理词语。

1.本课中的这些词语,你能准确读写吗?大声读一读。

贝多芬 盲姑娘 皮鞋匠  恬静   陶醉

谱写 断断续续  纯熟   琴键   入场券

莱茵河 幽静 清幽   一缕   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2.以上有三个与“幽”和“静”相关的词语(幽静、清幽、恬静),你能准确运用吗?请在下面的语段中填一填,读一读,说一说你的理解。

一个(      )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月光照进窗子来,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      )。月光透过窗户,照在她那(      )的脸上,这一刻是那么美好。[2]

(四)借词入文,梳理文脉。

1.再读以上词语,结合预习中所了解到的课文内容,你发现三行词语有什么规律?

预设:分别与传说中的人、音乐、环境(情境)有关。

2.借助下面的提示,选用以上词语,简要说一说这个故事。

提示:一个夜晚,( )在(     )的小路上散步,被(    )的琴声引起注意,了解到(     )热爱音乐却买不起(     ),又不忍给(      )哥哥带来负担,(     )走进茅屋弹奏了一曲,然后又在(     )的月光下再弹一曲,创作了著名的(   )。

3.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奏一曲?为什么弹了一曲再弹一曲?请默读课文,圈划关键词句,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1)多层次朗读穷兄妹对话,抓住“那有多好哇”和“随便说说”体会盲姑娘的心理。

2)联系“断断续续的钢琴声”、穷兄妹对话、茅屋及屋内环境,结合贝多芬自己的话(“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我该多么幸福啊”),猜测贝多芬的心理活动。

3)反复读盲姑娘激动的话语,猜猜贝多芬此时心里怎么想的。

提示:体会得遇知音的欣喜,再结合“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这一艺术追求,感受贝多芬情动辞发,即兴创作。

以上学习活动,着力落实基础型学习任务——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以预习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这在高年级语文学习中,仍须长期坚持。自主学习的目标就是“识字学词,读通文本,初知大意”。学习中,采用预习任务单引领,以评价促进自主学习。比如,生字词我会读,可得三颗星,通过多方努力会读,即使慢一点也得三颗星;词意我能懂,可得三颗星,通过查阅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请教他人之后也能懂,同样得三颗星;文意我会说,得三颗星,不会说,但是能提出一两个有价值的疑难问题,也得三颗星。

进入课堂学习中,以学习成果汇报为主要方式,采用了以上的“识写交流、积累词语、梳理文意”三项活动,涉及到汉字的分类识写、词语的语境辨析、运用词语梳理文意并探寻音乐家内心世界以把握文章脉络。这样的任务落实,既从汉字构字规律进行梳理,分类识写达到积累之目的;又结合语境以运用促理解,同时还将词语与文章大意的把握结合起来,梳理角度多元,积累更加扎实。“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第三学段的学习内容明确提出“主动通过多种方式独立识字,按照汉字字形结构等规律梳理学过的汉字。丰富自己的词语积累,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3]”,以上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就是对这一学习内容的具体转化落实。

二、合理选用发展型学习任务,深入探究学语用

《月光曲》一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课文中第9自然段,贝多芬再弹一曲,皮鞋匠兄妹俩听琴声展开的联想就是落实这一语文要素最关键的语段,从单元语文要素和本课文本内容出发,可以选用设计发展型学习任务“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来驱动学生深入探究,体会艺术之美。

任务目标:读文字想画面,学习艺术之美的表达。

(一)借助学习任务单读进去。

1.出示任务单,学生自读探索。

1)贝多芬是在什么环境中再弹一曲的?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

2)贝多芬再弹一曲,这是一首怎样的曲子?读一读描写这首曲子的部分,说一说作者写出了这首曲子的几幅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读出来,说一说为什么最喜欢。

2.交流碰撞,体会艺术之美。

1)读“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了琴键”,说一说即兴创作的环境(月光、茅屋里、人物),展开想象,体会创作环境的“清幽”。

2)从文字中读出画面:读第9段,说一说可以看到几幅画面(月亮初升、月亮升高、波涛汹涌),你最喜欢哪一幅画面?

提示:抓住相应的景物(词语)分别想象并体会到月光下平静的大海;月光下柔和的大海;月光下壮阔的大海。

3)从画面中体会琴音:是什么样的琴声让人想到月光下平静的大海(月光下柔和的大海、月光下壮阔的大海)?并用“心率图”来画出这三幅画面所表现的旋律。

提示:声音柔和,节奏舒缓——声音渐高,节奏渐快——声音高亢,节奏急迫

4)从琴音中想象创作者:你能想象得到贝多芬弹琴动作的变化吗?

5)运用朗读来展现琴音:欣赏《月光曲》的片段,说一说自己的猜想对不对。尝试用朗读来表现三幅画面所描述的旋律。

6)体会艺术表达之美:这平静的、柔和的、壮阔的景象,是皮鞋匠兄妹听琴音想象出来的,这清幽的、明亮的月光给盲姑娘带来了光明,也是作者将无形的、飘渺的声音运用画面生动表现出来的。这可真是文中有画,画中有曲,曲中有情啊。

(二)模仿想象,表达艺术之美

1.假如,皮鞋匠不是站在海边,而是站在森林里听松涛;或是站在小溪边听溪流;或是站在秋夜山野里听虫鸣……你能说一说又是怎样的三幅画面吗?

2.说一说,把你所想的与课文所写的对比一下,哪一个更好?为什么?

体会月光下大海的变化更有层次,更美;再次结合“我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我该多么幸福啊”,体会大海的博大,钢琴曲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3.听一听贝多芬的《暴风雨奏鸣曲》片段,你会想象出什么画面来?说一说,再试着写一写。

若仅仅止步于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很难真正体会艺术之美,学有所得。“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在以上学习任务实施中,不仅读进去,想开来,并且说出来,这个过程中,借助了直观“心率图”、钢琴曲等为支架,帮助理解、想象和表达。并且设计了两个层次的运用,第一层次是换个物象模仿说一说,既在熟悉的语境中进一步深入理解,理解想象,也理解表达,又通过与原文对比,体会想象要有所依据,要依据情境,也要依据情感表达需要,同时进一步深刻感受贝多芬为穷人创作的伟大艺术追求。第二个层次是听贝多芬另一首钢琴曲片段,尝试展开想象,写出画面,表达艺术之美,虽属同质迁移,但已经脱离了原来的语境,有利于在迁移中形成表达能力,提升表达艺术之美的素养。这样的学用结合把学生卷入深度学习之中,体会艺术之美,表达艺术之美,读写实践中语用能力自然得以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