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崧舟余映潮罗豫:《记承天寺夜游》课例比较(2)
(2023-10-18 09:19:53)
标签:
365教育 |
三、课例分析对文言文教学的启示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新课标为基准,解读名师案例,挖掘《记承天寺夜游》的文本教学价值,对教师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关键学习能力和语文学习必备品格提供参考。
(一)解析教材,了解编写意图
首先,教师深入研读教材,确定教学目标。“部编本教材利用双线组织单元,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形成阅读素养的两翼,目标是强化能力,沉淀语文素养。”
其次,教师依据教材确定教学价值。从单元导语、预习提示、思考探究、综合性学习几个方面来分析教材,解读教学价值。
叶圣陶先生主张“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单纯地教教材,教材文本无非是些例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利用好教材,依据编写意图落实语文素养,达到用教材教的良好效果。
(二)重视诵读,丰富阅读经验
首先,教师重视在诵读中培养学生语感。文言文教学中学生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语感的培养。文言文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时空差距大,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文本所在的语境,这就需要通过诵读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和理解内容。
文言文教学时,可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有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堂才是引人入胜的语文课堂。
此外,在教材中,编者也有意识地提示学生用默读、朗读等多种方式进行诵读。最后,有许多文言文是入选必背篇目,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背诵的过程中有助于增强学生语感,积累语言知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三)任务驱动,提高自学能力
任务驱动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需要。
王本华主张“教师构建以任务驱动为重要形态的自主探究交流活动,真正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融入课堂节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得到的阅读体验是属于自己的,在多样的活动中提升个人素养。
其次,任务驱动是教材编写意图的体现。教材编写中的学习提示也是任务驱动的方式,以学生为主体,所选用的例如“朗读”“解释”“体会”等动词大都为指令性动词。
教师要结合教材文本、学生学情的具体情况后,选择合适的教学教法,在任务驱动下落实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记承天寺夜游》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文言短篇的经典篇目,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因此,教师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行教学,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目标”和“学段要求”,引导学生在积累中建构语言、在训练和品鉴中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传承文言文中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牢牢把握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特色,重视深入解读教材,用诵读带动全篇,以任务驱动课堂,扎实落实教学目标,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基本功能。
(摘自《文学教育》,作者刘杨、方星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