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乾坤——观电影《哪吒——魔童闹海》
(2025-02-11 20:10:38)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活点滴 |
早就耳闻《哪吒2》的火爆,无论是微信公众号还是视频号都是关于《哪吒》带来的各种评论,带着十万分的期待今天也去观影,还真是座无虚席,4;40观影结束后,还有在排队,络绎不绝。
140分钟,一点也不觉得漫长,视觉真是震撼,留给人们很多的思考。对于我,作为一名母亲,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无论你是魔还是仙,我只知道你是我的儿。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天下母亲的心声。作为一名教师,太乙真人幽默滑稽的言辞后蕴含着最朴素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当哪吒差点出乱子时,他总是无条件相信和支持,耐心地静待花开。作为一名追梦者,哪吒的经典台词震耳发聩:我想试试;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乾坤·····还有:前方没有路,我就踏出一条路。下面摘抄中国教师报一篇文章学习如下:
今年寒假最火的两个现象级热点莫过于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和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作为一名教师,这两者的爆火让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反思。
在我看来,电影《哪吒2》引发的观影热潮刷新了国人的传统教育观,以DeepSeek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则重塑了我们这些教师的教学观。
从动漫电影第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到第二部《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这个人物身上最大的标签就是“魔童”,也是我们老师口中经常说的“顽童”,或者是“问题生”“差生”等这些带有歧视字眼的词语。如果按照应试教育的单一标准,每个班级都会有那么几个像哪吒一样的“顽童”,他们贪玩任性、不守规矩、喜欢捣乱,稍不顺心便开始撒泼,在班内往往表现出比较强的攻击性和破坏性。面对这样的学生,许多老师感到束手无策,希望这样的学生最好不要出现在自己的班里。但是如果按照素质教育的多元化标准,其实教室里没有所谓的“差生”,也没有所谓的“优生”,有的只是一个个性格迥异、千差万别、等待老师关心呵护的学生。这些看似性格暴躁、藐视规则的“顽童”,实则都是独一无二的值得被教师尊重的个体。我们之所以对一些学生产生刻板印象,给学生贴标签,或带着成见看待某些学生,其实是我们的教育观或学生观出了问题。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片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并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我们应该像电影中的好老师“太乙真人”那样:在“顽童”哪吒受到歧视时,给予他无限的相信与支持;在“顽童”哪吒叛逆和犯错时,给予他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在“顽童”哪吒迷失人生的方向时,教会他责任与担当。在新学期,我们还要向“太乙真人”学习,学习他对学生无差别的爱,学习他良好而又稳定的教学心态,学习他的善于激励和唤醒,学习他的身教胜于言传。今天的教师绝不能再扮演传统教育下的权威者或专制者,今天的教师一定是学生的引导者与同行者,是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如果说《哪吒2》这部电影,启示我们要重塑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DeepSeek的爆火则告诉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但无论是教育观、学生观的改变,还是教学观的不断更新,都根植于教师精神成长的不断觉醒。教育的改变,需要学校的改变。学校的改变,需要课堂的改变。课堂的改变,需要教师的改变。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要自觉地去追求专业能力的提升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自己推动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我们必须要不断地读书、思考、写作、实践,激发起自我专业成长的意识,坚持长期主义,养成自主提升的学习习惯。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掌握当下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能,做一名越来越智慧的专业型教师。新网师执行主任郝晓东老师曾经提到专业教师和业余教师的4个差别,他说:“专业教师职业认同度高,业余教师往往不喜欢或不太喜欢教书;专业教师将专业修炼视为终身之事,业余教师不喜欢学习,教书多年仍原地踏步;专业教师拥有成体系的教育知识结构,业余教师结构零散,不成系统;专业教师解决问题遵守科学的流程和规范,业余教师解决问题仅仅依赖经验。”许多教师常常感受到严重的职业倦怠,或者是说职业幸福感不高,除了跟外在的环境或体制有关,其实也跟自己作为教师的专业性不强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新学期,我们必须要加强自我的修炼,把自己栽培成一名专业性极强的智慧型教师。我们必须要找到专业成长的方向,在教育的大道上勇于攀登和冒险。我们必须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在教育这片充满劳绩的田野上实现诗意地栖居。当我们面对一个个难以调教的顽童“哪吒”充满了专业的底气,当我们的教学核心能力强大到不能被AI取代,当我们把这份看起来琐碎、乏味、庸碌的重复性工作变成一份极具创造力、生命力和鲜活力的研究性实践时,我们才能体验到教师这份职业的独特魅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生的目的,在于幸福。”人生在世,其实都是为了追求幸福,教师当然也要追求自己的幸福。新学期,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做智慧的教师,做幸福的教师,做智慧且幸福的教师,然后用智慧传递智慧,用幸福唤醒幸福。
在新学期,当教室里那些可爱的“哪吒”遇上已经无处不在的“AI”,作为教师,我们到底该如何应对?我们又该如何突破当下教育现实的一些困境,做一名智慧且幸福的教师?
1
电影《哪吒》带给教师的教育启示从动漫电影第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到第二部《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这个人物身上最大的标签就是“魔童”,也是我们老师口中经常说的“顽童”,或者是“问题生”“差生”等这些带有歧视字眼的词语。如果按照应试教育的单一标准,每个班级都会有那么几个像哪吒一样的“顽童”,他们贪玩任性、不守规矩、喜欢捣乱,稍不顺心便开始撒泼,在班内往往表现出比较强的攻击性和破坏性。面对这样的学生,许多老师感到束手无策,希望这样的学生最好不要出现在自己的班里。但是如果按照素质教育的多元化标准,其实教室里没有所谓的“差生”,也没有所谓的“优生”,有的只是一个个性格迥异、千差万别、等待老师关心呵护的学生。这些看似性格暴躁、藐视规则的“顽童”,实则都是独一无二的值得被教师尊重的个体。我们之所以对一些学生产生刻板印象,给学生贴标签,或带着成见看待某些学生,其实是我们的教育观或学生观出了问题。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片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并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我们应该像电影中的好老师“太乙真人”那样:在“顽童”哪吒受到歧视时,给予他无限的相信与支持;在“顽童”哪吒叛逆和犯错时,给予他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在“顽童”哪吒迷失人生的方向时,教会他责任与担当。在新学期,我们还要向“太乙真人”学习,学习他对学生无差别的爱,学习他良好而又稳定的教学心态,学习他的善于激励和唤醒,学习他的身教胜于言传。今天的教师绝不能再扮演传统教育下的权威者或专制者,今天的教师一定是学生的引导者与同行者,是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今天的教师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眼里要看得见儿童,要相信儿童,尊重儿童,解放儿童。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给予孩子们真正的好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2
AI时代下教师应有的教学观
唯有教学实现了真正的平等性的对话、互动和交流,唯有教室让学生感到安心、放松、润泽,唯有师生之间形成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倾听的良好关系,我们才能真正带给学生有温度的教育和好的学习体验。
3
新学期,做智慧且幸福的教师如果说《哪吒2》这部电影,启示我们要重塑自己的教育观、学生观,DeepSeek的爆火则告诉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但无论是教育观、学生观的改变,还是教学观的不断更新,都根植于教师精神成长的不断觉醒。教育的改变,需要学校的改变。学校的改变,需要课堂的改变。课堂的改变,需要教师的改变。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要自觉地去追求专业能力的提升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自己推动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我们必须要不断地读书、思考、写作、实践,激发起自我专业成长的意识,坚持长期主义,养成自主提升的学习习惯。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掌握当下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能,做一名越来越智慧的专业型教师。新网师执行主任郝晓东老师曾经提到专业教师和业余教师的4个差别,他说:“专业教师职业认同度高,业余教师往往不喜欢或不太喜欢教书;专业教师将专业修炼视为终身之事,业余教师不喜欢学习,教书多年仍原地踏步;专业教师拥有成体系的教育知识结构,业余教师结构零散,不成系统;专业教师解决问题遵守科学的流程和规范,业余教师解决问题仅仅依赖经验。”许多教师常常感受到严重的职业倦怠,或者是说职业幸福感不高,除了跟外在的环境或体制有关,其实也跟自己作为教师的专业性不强有很大关系。所以,在新学期,我们必须要加强自我的修炼,把自己栽培成一名专业性极强的智慧型教师。我们必须要找到专业成长的方向,在教育的大道上勇于攀登和冒险。我们必须要学会安顿自己的心灵,在教育这片充满劳绩的田野上实现诗意地栖居。当我们面对一个个难以调教的顽童“哪吒”充满了专业的底气,当我们的教学核心能力强大到不能被AI取代,当我们把这份看起来琐碎、乏味、庸碌的重复性工作变成一份极具创造力、生命力和鲜活力的研究性实践时,我们才能体验到教师这份职业的独特魅力。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人生的目的,在于幸福。”人生在世,其实都是为了追求幸福,教师当然也要追求自己的幸福。新学期,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做智慧的教师,做幸福的教师,做智慧且幸福的教师,然后用智慧传递智慧,用幸福唤醒幸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