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医强哥
中医强哥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049
  • 关注人气:111,2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怎么学?---发散思维

(2015-08-03 00:01:50)
标签:

中医

自学

发散思维

健康

教育

中医怎么学?---发散思维

作者:郭强中

如果不把“发散思维”专门拎出来讲一下,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种思维方式与学中医没多大关联。其实则不然,要想在中医学方面学出名堂,学出成就,你还就得要运用发散思维,而且要大量的运用。

长期以来,传统的中医学教育总是把关注点更多的放在了知识的记忆上,没有花太多的心思在思维的训练上。恰恰是这块短板,决定了中医学发展的现状,造成了中医学今日之窘境。

发散性的思考问题是思维方式中很重要的一种形式,尤其是对中医学这种延绵了数千年的学科,如果不将发散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就只能吃前人剩下的,总也无法走出自主创新的道路,永远跟在前人的脚跟后面亦步亦趋。

一种理论,一种学说,一条经验,一首方剂,都需要动用发散性的思维来思考其可能存在的其他可能性。特别是中医学本身比较灵活,理论构成方面可谓是四通八达,尤以阴阳五行为甚,在五行理论基础上构建的十二脏腑及经络理论依然延续了这种复杂性,所以一定要有一种“言一而及他”的思维习惯,不仅要能举一反三,还要举一反五、反六,把开拓性、发散性思维的潜力充分调用,从而获得超越这一理论、学说、经验、方剂所带来的思维限制,最终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学识,做到学古而不泥古。

打个比方,大家以前在学习《几何》的时候常常会遇到一题多解的问题,它要求的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方案。把这种思维方式移植到学习中医里面来,比如脾胃论的创立者李杲提出的“脾胃乃后天之本”,那除了脾胃之外的其他几对脏腑是什么“本”?能起什么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脾胃论”之外,是否还可以提出“肝胆论”、“肾与膀胱论”、“心与小肠论”、“肺与大肠论”?如果各从这些角度入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都可以成为独树一帜的理论家、临床家。这还只是简单的举了一个例子而已,中医学里面可供大家思考的问题那真是海了去了,大家不妨自己选择那么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或者理论啊、学说啊等等,去拓展自己的思维,并且持续深入的研究,至少可以写出比较出色的论文来,若能独创一派,那就更好了。如果我们每一个中医人都尝试着去发散我们的思维,那我们的学术氛围就会越来越浓烈,我们的学术水平也就会不断前进,我们的临床治疗效果也自然会跟着水涨船高。

 

 

更多精彩,请参考以下书籍:

1当当网《白话讲伤寒》(请点击此处)

2卓越亚马逊《白话讲伤寒》(请点击此处)3天猫《白话讲伤寒》(请自行搜索

4京东商城《白话讲伤寒》(请自行搜索

5淘宝网《白话讲伤寒》 (请自行搜索)

中医怎么学?---发散思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