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怎么学?---批判思维

(2015-08-02 22:43:44)
标签:

中医

批判思维

自学中医

思考

健康

中医怎么学?---批判思维

作者:郭强中

说起中医来,很多人都会谈到中医学的古籍之多,不用浩如烟海来形容,也要用汗牛充栋来形容。进而就会有不少人说中医学的书太多了,一辈子都看不完。事实虽然是如此,但是这句话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我们学中医的有什么必要一定要去把所有的这些书都看一遍?其实很多书都是有问题的,如果不加甄别,抓着一本中医古籍就铆劲儿的看,也不管是谁写的,哪个年代写的,作者在医学史上有无突出成就,不分青红皂白的先狂看一气,那未免有点饥不择食。

中医学延绵数千年,历史上出现的优秀中医灿若星河,留下的著作确实蔚为壮观,如果要看,那也须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去看,不能随便逮着一本医案、经验集什么的就乱翻一通。最好还是先从中医源头处着手,从四大经典之类的比较久远的名著开始学习,这样比较容易走上正道。若从近现代著作入手,则容易走入支流,后面再想朔流而上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不管看哪本古籍,也不管看什么样的著作,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必须具备批判的眼光。不可以全部都“拿来主义”,全盘吸收容易消化不良,即便作者很有名,也不一定是句句真理、字字珠玑的。只有始终保持一种审慎、客观、冷静的态度来看待每一本古籍、每一个作者,才不至于“泥古不化”,才不至于读死书。

在中医学这门古老的学科里,不需要过分的迷信学术权威,因为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非常灵活,可以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学问(所谓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所以即便名家认为是这样这样这样,你也照样可以想出其他的办法、路径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并且你的方案未必就不正确。首先建立学术思想大洗牌的意识,然后再来看名家们的著作,就能够从字里行间找出一些重要的信息,找到可以让你创新、提高的启示。

批判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方式,是思考能力的一种体现。看中医古籍不思考那是万万要不得的,不要让自己陷入盲目背诵的陷阱,而要睁大思考的双眼,去发现古籍中的错漏、失误、偏颇等等问题,进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特别是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能批判就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当然,如果为了批判而批判,则又走入了另外一个极端,过,犹不及。

学中医,不思考而光背书的话,只能流于平庸,难有建树。中国有句俗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望君谨记。

 

更多精彩,请参考以下书籍:

1当当网《白话讲伤寒》(请点击此处)

2卓越亚马逊《白话讲伤寒》(请点击此处)3天猫《白话讲伤寒》(请自行搜索

4京东商城《白话讲伤寒》(请自行搜索

5淘宝网《白话讲伤寒》 (请自行搜索)

中医怎么学?---批判思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