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二七〇)娼妓桥

(2023-01-24 10:56:41)
标签:

这座

古桥

全国

唯一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二七〇)娼妓桥

老北京的故事(二七〇)娼妓桥

老北京的故事(二七〇)娼妓桥

老北京的故事(二七〇)娼妓桥

老北京的故事(二七〇)娼妓桥

老北京的故事(二七〇)娼妓桥

老北京的故事(二七〇)娼妓桥

老北京的故事(二七〇)娼妓桥

老北京的故事(二七〇)娼妓桥

娼妓桥在门头沟区永定镇岢罗坨村村西,有一座明代古石桥,名为“娼妓桥”,这是主要由妓女们捐资兴建的,故名“娼妓桥”。

古桥建于明代初年,为三孔石拱桥,南北走向,青条石砌筑而成。青石系附近青龙山所产。桥基、涵洞券石、桥栏等设计精巧,上有精美的雕刻。石桥总长20.72米桥基,桥面有效宽度4.5米。民国六年(1917),一场山洪冲毁了半座古桥,桥身现存10.5米长。古桥掩隐在村落之中,并不显眼。这座桥在地平面下120现在这里是一片工地,村庄早已拆迁,不仔细看,会被路人错过。

京西古刹戒台寺距岢罗坨村不远,明朝的时候佛教盛行,相传当年号称天下第一坛的戒台寺香火鼎盛每年四月初一到十五人们都要到戒台寺“赶秋坡”,男男女女穿红挂绿,纷纷前往戒台寺进香、玩耍。全国各地的游僧信众都在这里云集,包括说书的、唱戏的、卖艺的,职业女性也到戒台寺进香,祈祷普度众生的菩萨保佑她们这些可怜的人,让她们早日脱离苦海,获得新生。妓女们虽然可以在秋坡聚集,但是寺院里的僧人不准她们从正门进入寺庙,她们只能从后门到寺院进香,就是从现在的苛萝坨村徒步上山,经秋坡村进入戒台寺的后门,去烧香拜佛

据顺天府宛平县知县沈榜所撰《宛署杂记》记载:“戒坛是先年僧人奏建说法之处,自四月初八至十五止,天下游僧毕会,商贾辐辏,其旁有地名秋坡,倾国妓女竞往逐焉,俗云赶秋坡。”由于娼妓身份低贱,只可从后门进寺。那时山沟里的水很大,女子们鞋弓袜小多有不便,为了方便上山,便捐资兴建此桥,情愿将此桥作为自己的替身,让千人踩、万人踏,一是赎罪,二是积累功德,只盼来世不再坠入娼门。

当时山沟里的水很大,形成一条河沟。由庞潭古道过来的香客,若遇山洪暴发,行走极为不便。因为桥在佛教中有渡化之意,娼妓们便在这里集资建桥,既是对香客的善举,又是对自己的救赎,为了今生能早日脱离苦海,来世远离娼门而捐资修建此桥,情愿将此桥作为自己的替身,让千人踩、万人踏,求赎罪,积功德,只盼来世不再坠入娼门,故名娼妓桥

娼妓捐款修建的桥梁,这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是唯一的。这座貌不惊人的残破古桥,也是全国唯一一处以娼妓命名的桥梁,2013年作为区级文物受到保护。。

岢罗坨村位于永定镇西南,海拔130米,面积2.3平方公里,现有人口348,以李、皮、谢三姓为主。小村处在京西庞潭古道上,远至康熙、乾隆,近至蒋中正及夫人,或乘轿或骑马,都曾光顾过,周边留下了西峰寺、载滢地宫等许多人文景观。

2007年在桥头曾经立有一块汉白玉桥碑,一面是古桥两个描金大字,另一面则刻着娼妓桥简介。石碑没有落款,不知是何人所立。2013年苛萝坨村拆迁,这块石碑连碑座被人推倒、碎成6块。2013年,在桥头又有一块不锈钢牌娼妓桥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落款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后来这块牌子也随拆迁消失。

20173月《文博探索》刊登贺玉明的文章《古道上的娼妓桥》讲述,据老人说,这桥有股子邪气,但凡男子睡在这桥上,大都会春梦绵绵……”

据说,在捐资的妓女当中,还包括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

经查找资料,都没有找到确切史料记载另有其他名称,在古桥周围,也没发现古代碑记,娼妓捐资建桥,仅是传说。此桥的名称应该就是民间传说。可是一些专家学者,并不认可娼妓桥这个名字,而是认为应该叫做苛萝坨石桥南河沟桥

娼妓桥的叫法,是在1984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定名。《门头沟文物志》书中也将苛萝坨村古桥命名为娼妓桥。但这种叫法在历史文献中没有明确记载,更多是根据当地群众的口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