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五三七)圣尼古拉教堂

(2022-06-11 20:39:50)
标签:

教堂

也有

久远

历史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五三七)圣尼古拉教堂


圣尼古拉教堂应该是在东直门北大街东侧的民安街上的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内,我围着大使馆转了半圈也没找着教堂。可是据称:圣尼古拉教堂为东城区的文化旅游景点,开放时间8点到17点。我问了很多人都不知道,包括使馆的警卫战士、保安。后来我问了一位会讲中国话的欧洲人,他说你要找神父,给他身份证明,验证你的身份,他可以带你进去。这次我没有找到神父,当然也没有拍图片了。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一度紧张,文革时这条路改叫反修路,1979年反修路正式更名为东直门北中街,并沿用至今。

据说这是东正教在北京设的教堂,建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政府在雅克萨城自卫反击战中俘虏了沙俄入侵者,一部分被俘及归顺的哥萨克士兵及家属被安置在东直门内北官厅一带已拆除的胡家圈胡同,编入镶黄旗。因押来北京的五十九人中有一名司祭,康熙皇帝将胡家园胡同的一座关帝庙拨作临时祈祷所,改建为东正教堂,称为罗刹庙,成为北京第一座东正教堂,与履亲王府相邻。俄国东正教廷还派来司祭等教职人员。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义和团运动中,东正教堂被烧毁。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与教堂相邻的履亲王府遭到破坏性报复。两年后,用庚子赔款重建北堂,并将履亲王府割让。这就是北京人所称的“罗刹庙”或俄罗斯“北馆”。

康熙二十八年(1689)后,沙俄教区将其命名为“圣尼古拉”教堂,又称“圣索菲亚”教堂,后改为“圣母安息”教堂。

圣尼古拉教堂1900年被毁,后又扩建,改名为“致使堂”,由教堂、楼、中外书房、神父住宅及寡妇院组成,人称之为“北馆”。致使堂为典型的十字形东正教堂,堂顶上有五个带十字架的拱形堡,堂内装饰华丽,占地2000平方米,有80间房屋。此后又建了一座“奉献节教堂”,人称为“南馆”。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后,北馆改为苏联驻华大使馆,今天的俄罗斯驻华使馆。这就是履亲王爱新觉罗·胤祹王府、诚贝勒胤祁府旧址,现东直门中学所在地的西侧。爱新觉罗·胤祹(1753~1685),康熙帝第十二子,母定嫔万琉哈氏,后交与苏麻拉姑抚育。未参与夺嫡。得以长寿。

教堂以南的南馆原为教会所办牛奶厂等,1956年收回,建南馆公园。据当地居民说,原来南馆和北馆之间有一座桥连通,后来拆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