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故事(五三九)双林寺塔

标签:
历史不能抹杀忘掉 |
分类: 古老北京 |
双林寺塔在海淀区紫竹院公园里,现在只是一个环境幽静的遗址。
中关村在历史上曾经是太监的坟地。其实,在北京大大小小的公园里,曾经有不少地方和太监有关。虽说经历岁月的变迁,这些地方都已经重建,但是在优美环境的背后,依旧能找到历史的痕迹。
双林寺是一座建于明代万历初年的密檐砖塔,也是明司礼监掌印太监冯宝修建的家庙,用冯保的号“双林”命名。也是他为自己建造的墓地。
据《日下旧闻考》记载,万历四年(1576),西竺僧人足克戬(jin)古尔到北京弘法,到此地松下趺坐,后被皇帝赐居于此地,赐寺名“西域双林寺”,规模宏大,后续还建有塔院,有双林寺塔、僧塔数座。
万历五年(1577),冯保督建万寿寺时,扩建双林寺。那时紫竹禅院成为万寿寺下院,后来冯保获罪被放逐到南京,双林寺收归皇室所有。
双林寺塔遗址位于紫竹院南门内。明末《帝京景物略》记载:西域双林寺“寺后一土山,山前一塔,傍皆朱樱。”所谓“山前一塔”应当就是双林寺塔。
双林寺塔原为一座密檐式实心砖塔,坐北朝南,塔身八面七层,南门上额题“藏经塔”,旁注“万历四年(1576)造”。
双林寺塔在清代曾破败,后又得到修复,毁于190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大多僧塔已经毁掉,仅存留一座密檐式七层砖塔及少许僧塔。1974年受地震影响,双林寺塔顶开裂,有倒塌风险,为保证游人安全,1975年遗憾的被拆除。
双林寺刚建成时,砖塔为实心、密檐,总共七层。双林寺塔遗址旁边的石栏杆,上面有精致的雕花。如今,双林寺遗址用石栏杆围了起来,遗址的地方长满了青草。这座曾经是紫竹院公园重要标志之一的七层塔寺被拆除。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双林寺塔遗址保护工程”,而对于遗址的考古工作,有待专家进一步完成。
现在,来到紫竹院游览,这里游人如织,附近的不少居民来此健身跳广场舞。在中国历史上,紫竹院有着“远山近水、荷塘鸟语、塔影桥衍、夹岸高柳”的胜景,而如今当你在紫竹院公园游览时,发现这里并没有塔影,只有一个“双林寺塔遗址”。
在紫竹院公园里,曾举行过“历史文化”展览。而在展览中,就可以看到“双林寺塔”的有关历史介绍。也可以看到展览历史上的双林寺塔模型和关于双林寺塔的介绍。
2011年紫竹院公园管理处委托市文物研究所对塔基进行考古发掘,发现方形基座、八角台基、方形地宫结构界限清晰。为再现古塔景观,2012年紫竹院公园启动了古塔地基考古挖掘工作,发现了塔基等,并对塔基进行封闭保护,为重建古塔最准备。
现为保护并展示塔基遗址,在遗址周边和上方建钢筋混凝土墙壁和承台,平台外填土,侧面开窗洞,可从外面参观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