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树枯草
老树枯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2,464
  • 关注人气:82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北京的故事(九四)沿河城

(2017-05-14 18:57:30)
标签:

古老

北京

历史

久远

分类: 古老北京

老北京的故事(九四)沿河城


在门头沟区斋堂镇有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沿河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设守备,万历六年(1578)建城堡,因靠近永定河,始称沿河城,隶属明代长城内三关之一的紫荆关所辖,是塞外通往北京的要冲之一,更是边塞城堡屯兵要塞。又因扼守几道山口水口,也曾称三岔村、三汊村沿河口。

沿河城村在门头沟区政府西北35公里、斋堂镇政府东北15公里处的永定河南岸海拔高度384米。到现在明代山地军事古城,也是长城历史上保留最为完整的古城。

据大明天启四年(1642年)守备沿河口地方都指挥张经纬所立《沿河城守备府碑》载:“沿河口守备设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城建于万历六年(1578年)沿河以山为城,以河为池,乃京师咽喉之地

万历十九年(1591年)由山西提刑按察司副使冯子履所立《沿河口修城记碑》记载了建城的缘由:“国家以宣(今宣化)云(今大同)为门户,以蓟为屏,而沿河口当两镇之交,东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浑河荡荡,襟带其左,盖腹心要害处也虏阑入塞,民闻警溃散去,保匿山谷间百姓未能贴席而卧也。因此朝廷于此修建守御城池,命吏具备锸积储□,期期而不具备之凡数月告成事无赤羽之警,藉公等策以期间,为此城也故知设险守国,要惟在任人哉。边城要塞,防御北方外族入侵,屯兵守备,历朝修长城,其初衷莫不如此。这通碑原立于沿河城圣人庙,四百年风雨折毁去上半,其余部分文字也风蚀严重,难以辨认了。

沿河城内东西长约420米,南北长约300米,分东西两门。东门万安门,西门永胜,东门上世纪五十年代因修丰沙铁路拆除残留城墙和城门洞辨认。东门城墙上立有沿河城的石碑。东西两门均为砖石结构。城墙用条石和鹅卵石砌筑底层石条铺砌,墙身砌砖城墙上有三尺多宽的马道骑马巡城,有雉堞女墙瞭望射击。上下层之间有梯相通。

敌台筑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至三年。敌台的石额刻有自沿字第沿字第十五”的编号,敌台之间有的虽无城墙连接,能凭地形彼此呼应,形成一道连续的防线大部分已经塌毁。沿河城辖有分布于沿河口、龙门口、黄草梁、洪水口一线长达40公里山巅或险隘处的敌台十五座,其中座已毁。敌台分上下两层,高约15米,宽10米以上。《沿河口修城记》石碑记载明万历六年(1578年)御史中丞张卤督建城防始末。

今天,《沿河城守备府碑》《沿河口修城记碑》这两石碑存于沿河城办事处。

沿河小城方圆只有一里,城里明清时期的建筑相当紧凑,除一条正街宽阔笔直通贯全城,多是四通八达的胡同,很少深宅大院。这些胡同多以姓氏命名,如林家胡同、王家胡同、李家胡同等。大街中央一座古戏楼,经过维修,保存完好。戏台附近,还有当年有井,水质好,能供村内人饮用。

城里的四合院随处可见,门楼或高大气派或小巧别致,磨砖对缝粗雕细琢。砖雕的鸿福字影壁木雕的门窗家具石刻的台阶门墩无一不向后人展示着小城曾经的富足和辉煌。城内遗留的守备府衙门、督察院、演武厅、大小校场、大板仓等令人浮想联翩。

如果您地铁苹果园892路公交车到斋堂换乘M15到达沿河城,需要大约6小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