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78章的学习体会——僵则淘汰柔能非恒
(2018-06-22 18:30:15)
标签:
道德经张磊 |
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仞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兵强则不胜,木强则烘。坚强(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一、白话翻译
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亡后,筋肉变得僵硬。
草木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脆的;死亡后,枝干变得干枯。
所以说,
僵硬,属于死亡一类;
柔弱,属于生命一类。
用兵僵硬,就不易取胜;
树木僵硬,就容易燃烧。
僵硬不变者,应居下位;
柔弱非恒者,应居上位。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
(一)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仞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
柔,造字本义:富有弹性、适宜作矛枪长柄的木材。弱,造字本义:强弓寿命已到,缺乏力量。坚,造字本义:动词,加固壁垒或城堡等防御工事,使敌人攻而不克,引申为刚硬,强硬。强,通彊,读jiang四声,指弓有力,引申为僵硬。人活着的时候,筋肉都是柔软,负有弹性的,但死亡后,就变得刚硬僵硬了。
脆,指易折断。枯,造字本义:经年老树丧失生机,自然衰萎,引申为干枯;槁,本义:草木枯干。“万物”疑为衍文。草木活着的时候,枝条一般都是柔软或者易折断,这种易于折断,是因为水分足,如芦荟、仙人掌等。草木死亡后,枝干就会缺水,干枯了。
刚硬的东西和僵硬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柔软的东西和弹性的东西,属于生命一类。
本段相对容易理解,但需注意“强”如何理解。因为“坚”,有硬的含义,结合自然现象,“强”应该僵硬,而不是强有力的含义。根据上下文,下文中“强大”若为“坚强”更通畅。
引申一:柔弱与坚强。人和草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柔弱的,小朋友的筋也更柔软,但蕴含的生命力是最大的,同时学习力和适应性都是比较大的。长大后,生命力越来越固化,学习力也在减弱,适应性变小,最后变得僵化,就会死亡。
(二)兵强则不胜,木强则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兵强则不胜,木强则烘”有的版本是“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兵,一说为兵器,一说为军队,今从后解。兵者,诡道也。用兵,就要根据不同情况(天时、地利、敌我强弱)采取不同战法,不能僵化。用兵僵化,就不容易取胜。
烘,造字本义:持物向火,将其烤干;引申为烧。干树枝就被人用来烧掉做饭或取暖。
僵硬不变者,就要居于下位。因为僵硬不变不能适应发展,容易淘汰,跟随强者才能更容易生存。
柔弱非恒者,就应居于上位。因为柔弱者,更有生命力,更能适应发展,更有未来。为了种族的延续,应该带领坚强者走下去。
例子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战争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根本上用兵不僵化,先后有农村包围城市,运动战,游击战,歼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