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第71章的学习体会——后发先至  因小失大

(2018-03-23 09:57:16)
标签:

道德经

张磊

原文: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宝矣。故称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一、白话翻译

带兵打仗的人说:

我不敢主观臆断,而是随机应变;

我不敢为了前进一寸,确需承担后退一尺的后果。

这可以说是:

行军打仗,没有固定阵势;

相互推搡,不需用手臂;

执掌军队,好似没有军队;

这样就可以无敌了。

最大的祸患,就是无敌,

无敌近似丧失我的“三宝”。

因此,两军相对,实力相当,悲愤的一方会取得胜利、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

(一)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敢进寸而退尺。

兵,造字本义:手持战斧作战的士卒(象形字典)。带兵打仗的人说,我不敢为主,而为客。主人和客人之间的主要区别,主人更随意;客人更警觉。过于随意,就容易不符合实际;而为客,正如第15章古之善为道者“严呵其若客”,作为客人,要保持警醒,不能如主人随便。对用兵来说,被动反击,并不是采取守式(有时候需要采取守式),更多的时候要在防守时反击,后发先至。

如果进寸的打算,会造成退尺的结果,就要放弃。但是如果得寸的结果可以进尺,就可以执行。世人很习惯得寸进尺,所以这里专门提醒进寸退尺也是一种可能。

例子一:游击战术和内家拳心法。“游击作战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这是在敌强我弱条件下广泛开展游击作战的指导性方针。内家拳心法,彼不动己不动,彼动己动,彼欲动己已动。这都是“不敢为主而为客”的很好例子。

(二)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宝矣。故称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行无行:为客,保持警觉,要根据对方的行动来制定己方的行动,所以不能只有一种行兵布阵,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固定的阵势。

“攘无臂”:相互推搡,一般都是用手臂,但距离进到一定的范围,肩、背、头、臀都可以推搡,并不一定需要手臂。

“执无兵”:此处的兵,多数人认为是兵器,但考虑本段三个“兵”,第一个和第三个都是“兵卒”,此处也理解为“兵卒”。个人有两种理解:一是执掌军队的武将,最好先想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要想着用兵。二是武将,最好通过天时、地利等方式,而不要只想着用人来解决。如火攻、水攻、火牛攻等等。

能做到上述这些,一般就可以打胜仗,至少可以不败,也就是无敌了。这是又要防止因为无敌产生的骄傲思想。无敌而骄傲,就可能会不慈而勇,不精进,不谋后就先动。这里为什么会用“近”,并不是说无敌,都会这样。无敌只是对外无敌,对内可以永远精进,永远至上。

说完上述,又举了个例子,两军实力相当时,悲愤的一方,有共同的目标,有没有骄傲麻痹的思想,更能发挥自己的实力,甚至是潜力,所以取得胜利也是必然。

    引申一:如何防止无敌。无敌是跟别人比,是向外。如果向内,跟自己比,就永无止境,可以一直精进,最究竟处,也是时刻警觉(但不是小我的警觉),不会无敌。这也是至上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