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62章的学习体会——葆或被葆 在于自己
(2016-07-23 12:07:09)
标签:
道德经张磊 |
原文: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拱之璧,以駪駟马,不若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一、白话翻译
道,是万物的源泉,善人努力符合它,不善人也被迫遵守它。
让人喜欢的言语可以“收买”人;
让人尊重的行为可以带动人。
人不擅长某事,有什么理由可以抛弃。
因此被立为天子,设置为三卿,虽然拥有“拱之璧”,众多的良马,
不如坐着深入学习领会道。
古代把道看得如此珍贵,是因为什么呢?
不是说,追求就能获得,而是可以免除有罪,因为被天下看得如此珍贵。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
(一)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葆也,不善人之所葆也。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
注,造字本义:比喻从上向下朝器皿灌入液体时液体如柱,即灌入、注入。葆,造字本义:可以遮蔽、庇护的、如翼如盖的茂盛草木;引申为保持、保护。注、葆都是主动,所葆就是被动。道注入万物,即万物源泉,擅长的人主动保持,不擅长的人被动遵守。
美,跟“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中的美一样,指喜欢。市,指买、取。让人欢喜的言语,可以给人带来温暖、力量。
贺,造字本义:奉送财礼,向对方道喜志庆,引申为增加,增益。让人尊重的行为,可以增加人的动力,可以带动人。
引申一:岂不知甜言,与我三冬暖。“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谚语也蕴含同样的意思。什么是好言?让人愿意听,同时能帮助人成长的话。比如说一个人向你倾诉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你如果只是附和他(她),却不提醒的她反省,虽然对方愿意听,但是却不利于她的成长,甚至导致他的执着更深,算不上“好言”。即使你的言语指明他成长的方向,但是如果方式方法不对,或时机不对,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也不利于其成长,“医不扣门、道不轻传”。而能说出“好言”,关键要提升自己的境界,懂得人性,懂得把握时机等,才能说出。
将来应用:提升自己的境界、层次,以合适的方式,说有利人成长的话。
(二)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拱之璧,以駪駟马,不若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故为天下贵。
人之不善,有何可以抛弃的呢?可参考“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第27章)。另根据上下文,不善人给圣人提供一个教书育人的机会,也可以教学相长。如何教?美言尊行,即言传身教。
駪,众多的样子。进,造字本义:追逐鸟雀,引申为前进、深入。“立天子,置三卿”为普通人梦想的贵,名;“虽有拱之璧,以駪駟马”为普通人梦想的富、利。富贵、名利,都不如深入学习道。其原因就是“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与”。“不谓求以得”怎么理解?因为“有欲皆苦,无求乃乐”,欲指主观臆断,无求,没有主观臆断,完全按照道行事。“有罪以免与”,就是古人一直追求“无咎”境界,即没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