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61章的学习体会——虚怀若谷 锋芒毕露
(2016-07-09 18:32:19)
标签:
道德经张磊 |
原文: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一、白话翻译
大的邦国,要像处于水的下游一样。
天下的雌性,天下交汇的地方。
雌性常因为能静才能胜过雄性。因为雌性静,所以适宜处在下位。
大的邦国用谦下的态度对于小的邦国,就能获取小的邦国。
小的邦国用谦下的态度对于大的邦国,就会被大国兼并。
所以有的用“下”来获取,有的因为下被获取。
所以大的邦国,不能过于想兼并、占有小邦,不然就会弄巧成拙;
小的邦国,不能过于想侍奉人,不然就会被强制兼并。
大小邦国皆能得其所欲,就需要大的邦国采取谦下的态度。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
(一)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
背景,老子时代邦国林立,有大有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的邦国,只所以能成其大,应像海一样,处于下游。
天下的雌性,是天下交汇的地方。雌性常因为静方能胜过雄性,因为其静,所以适宜处于下位。
引申一:自然界以雌为贵。在自然界中,很少的雄性就能满足雌性生殖的需求,绝大部分的雄性没有资格传承自己的基因,所以雄性为了将基因传承下去,需要去竞争,表现出来就是好勇斗狠。雌性却不参与竞争,只需在雄性竞争后,跟随胜利者,表现出来就是静。例如狮群一般是几头到十几头成年狮子,雄狮一般只有一头。
(二)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如果大邦对待小邦能以谦下的态度,小邦就会心甘情愿归顺大邦。反之小邦若过于谦下,大邦就会不尊重小邦,进而兼并小邦。或,指有的。或下以取,以指主动,指大邦谦下赢得小邦;或下而取,而指被动,指小邦示弱,就会被大邦强行占领。
例子一:强示弱,弱示强。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小说。一个屠夫,一个卖青菜,在街上被小混混欺负,一位智者给予他们完全不同的建议。屠夫体格强壮,家族势力也大,智者就让屠夫准备一桌酒菜,请家族头面人物陪酒,请混混吃饭。混混再也不敢找屠夫麻烦。卖青菜家族势力不强,本身体格也不强壮。智者就让卖青菜者在被混混欺负时,作拼命状。混混也不敢找其麻烦。
(三)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所以大的邦国,不能过于想兼并、占有小邦,不然就会弄巧成拙;小的邦国,不能过于想侍奉人,不然就会被强制兼并。
如果想达到大邦融合小邦,小邦又没有被强制融合的感觉,就需要大邦以谦下的态度对待小邦,让小邦主动归顺,同时尊重小邦选择独立的权利。即党当以静胜为主,不可以力相逼也
题解:大邦需要虚怀若谷,小邦需要锋芒毕露。以公司为例,公司高层需要宽广的胸怀,方能发现人才,容纳人才。普通员工有时需要锋芒毕露,方能被发现,才更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