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58章的学习体会——过犹不及 阴阳平衡
(2016-05-25 14:20:44)
标签:
道德经张磊 |
原文:其政闷闷,其民屯屯。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方而不割,廉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燿。
一、白话翻译
国家政法沉闷宽容,百姓屯集屯聚。
国家政法细察严苛,百姓缺乏缺少。
灾祸,幸福依傍着它;
幸福,灾祸潜藏其里;谁知道终极所在。
事物不只存在纯正的一面;
正常可能变为奇怪;
擅长可以变为怪异。
人们迷惑,很长时间了。
因此,方正但不伤害他人,正直但不指责他人;公正但不捆绑他人,光明但不炫耀他人。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
(一)其政闷闷,其民屯屯。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屯,会意,从屮贯一;屮(chè),草,一,土地;象草木初生的艰难;本义:艰难;引申义:聚集。
闷闷,昏昏昧昧,这里是宽容的意思。政法宽容,百姓就会聚集;政法严苛,百姓就会离开,造成缺乏缺少。
例子1:中行氏、智氏因为政严苛而亡国
《淮南子.道应训》:
从前赵文子问叔向:“我们晋家的六将军,你看他们哪家先灭亡?”
叔向回答:“中行氏和智氏两家。”
文子又问:“这为什么呢?”
叔向答道:“这两家处理政事,将苛求当作明察,把严厉当成英明,以苛刻当作忠君,以计多当作功劳。这就好比扩撑皮革,死劲地扩拉,大是大了,但这同时也正是撕裂皮革的蠢办法。”
所以《老子》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二)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较好的解释此句的涵义。
事情不只存在一面,在某种情况是正常的,条件改变就会变成奇怪的;或量变会导致质变,正常的事情超过极限,也能变为不正常的。
善于做某事,过于极端,也会变成怪异(妖)。
(三)是以方而不割,廉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燿。
方而不割。直观的图形,四边形每个角被圆弧切割,既方正,棱角又不伤人。
廉而不刺与廉而不刿(《荀子·不苟》)意思相近,廉,指正直、刚直、品行方正。品行方正,性格刚直,但同时又能注意方式方法,不讽刺,指责他人。
直而不绁。直,小篆字形,从十,从目,本义:不弯曲,引申为正直,公正,不偏私。做人正直,公正,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对别人却宽容大度,即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光而不燿。拥有光的明亮,同时又不过于耀眼,类似月光。
例子一:晏子“方而不割”的品质:
《淮南子.道应训》
齐景公问太卜:“你有什么厉害的道术?”
太卜回答:“我能让大地震动。”
这时晏子前去见景公,景公说:“我曾问太卜:‘你有什么厉害的道术?’他回答:‘能让大地震动。’人真的能叫大地震动吗?”
晏子听了静静的没说什么。出去后去找到太卜,说:“早先我观察到客星处在房、心二宿之间,大概要地震了吧?”
太卜回答说:“是这样的。”
晏子走了以后,太卜连忙赶到景公那里,说:“不是我能叫地动,而是大地本来就要震动了。”
齐臣田子阳听到这件事后说:“晏子默然不回答景公,是不想太卜因谎言而被处死;又去见太卜,是想叫太卜自觉承认说谎以免使景公受蒙骗。晏子真可谓称得上忠于君主又爱护下属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