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第57章的学习体会——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

(2016-05-05 11:31:29)
标签:

道德经

张磊

原文: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智巧,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一、白话翻译

用平正的方式治理邦国;

用奇异的方式带兵打仗;

通过无事的方式获取天下。

我通过什么知道上述结论?

天下越多忌讳之事,百姓就更加贫困。

百姓越多拥有利器,邦家就更加昏乱。

人民越多聪明技巧,奇异事物就越有。

法律条文越是森严,强盗小偷就越多。

因此圣人有言如下:

我遵守规律,百姓自我化育

我喜好安静,百姓自然端正;

我无事扰民,百姓自然富足;

我没有欲望,百姓自然淳朴。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

(一)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智巧,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

“正”与“奇”是一对反义词,可见“治邦”和“用兵”方式是不同的。“治邦”偏向于建设,“用兵”偏向于破坏。

“以无事取天下”可于“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第29章)相互参照。“无事”就是不要“将欲”,不能有主观臆断,要顺应自然,顺应规律。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如何获得呢?因为老子通过观察、总结出来的,以下四句就是观察到的现象。

“忌”指禁戒,所欲受约束;“讳”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禁忌,总体来说就是人为约束,即除了自然规律、规则约束外,另加人为约束。增加人为约束,就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古代为例,“女子无才便是德”就使女性的才能被埋没,照成百姓更加贫困。

“利器”可能指武器,也可能指治国机会。例如多位墨西哥市长被毒贩杀死,民多利器就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百姓的境界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无论其掌握“武器”还是“治国机会”,都会带来沉重灾难,造成“邦家滋昏”的后果。

人如果拥有聪明,掌握技巧,又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就会把人生浪费在稀奇古怪、无聊事物上面,即“奇物滋起”。

法律越细致,繁琐,人可能违法的机会就越多,另一方面逃脱法律制裁的机会也越多,所以“盗贼多有”。

(二)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本句可与“道恒无名,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不辱以静,天地将自正”(第37章)共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