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54章的学习体会——说食不饱 反省而明
(2016-04-07 21:43:44)
标签:
道德经张磊 |
原文: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馀;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一、白话翻译
善于建树的人,其所建不可拔除。
善于持守的人,其所守不会脱落。
子孙得以祭祀,连绵不绝。
完善自身,他的德行才是真的;
完善家庭,他的德行才是有余;
完善乡里,他的德行才是加长;
完善邦国,他的德行才是丰盈;
完善天下,他的德行才是博广;
通过自身观照他身;
通过自家观照他家;
通过自乡观照他乡;
通过自邦观照他邦;
通过现在天下观照未来天下;(通过自我世界观照他人世界)
我凭什么知道天下的本质呢?凭上面的方法。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
(一)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
善于建树的人,其所建立功业不可拔除,如果易被拔除,不能称为善建。善于持守的人,其所守不会脱落,如果易于脱落,不能称为善抱。以抱孩子为例,孩子经常掉下来,不能称为善抱孩子。以抱朴为例,善于拥抱本质(抱朴),不可须臾脱离,详见第19章体会。如果即善于建业,又善于守业,子孙自然绵长,从而能祭祀不绝。
另一种解释:善建者:善于建功立业的人。拔:超出、高出。“善建者不拔”,是说一个善于建功立业的人必定从自我修养开始,决不会好高骛远,去做超出自我能力的事情。
(二)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馀;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修,指修行,完善。德,指自然性的“德”,不是社会性的“德”,即按道行事。一个人自身身按道行事,即完善自身,这个人的德才能称为真德。一个人的家庭按道行事,说明这个人不仅能自己按道行事,也能带动自己的家人按道行事,他的德行可称为有余。推而广之,这个人的德行可以带动乡村、邦国、天下按道行事,其德行可称为长、丰、博。
引申一:说食不饱。《楞严经》云:“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这与“修之身,其德乃真”是同一个意思。通过修行,自己按道行事,才是真正的有“德”,才能真正体会道的力量。
(三)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人性是一样的,规律是一样的,道是一样的。所以通过反省自身,若层次提升超过别人,就可以理解别人,同理,通过反省自己的家庭、乡村、邦国,就可以理解别人的家庭、乡村、邦国。对于天下多说几句,天下好像只有一个,类似世界好像只有一个,其实不然,从时间上说,有过去、现在、未来世界。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层次高的人可以理解层次低的,反之则不然。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举个例子,遇到一个不好相处的人,有人认为自己倒霉,有人认为是对自己的磨练,有人认为是过去钱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