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第50章的学习体会——出生入死  向死而生

(2016-03-04 09:46:50)
标签:

道德经

向死而生

原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一、白话翻译

人一出生,就走向死亡。

生存长寿的概率,约占十分之三;

死亡夭折的概率,约占十分之三;

但是有些人过分重视生存,反而遭受死亡的结果,约占十分之三;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过于好生。

听闻善于掌握生命的人,在山陵行走不躲避犀牛老虎,加入军队不披戴铠甲兵器。

犀牛对他无处投角,老虎对他无处施爪,他身上无处容纳兵刃,为什么呢?因为他不进入死亡的范围。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

(一)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第一种解释:出生入死,出世为生,入地为死,出生就开始走向死亡。在这个过程,生存长寿的人约占十分之三,死亡夭折的人约占十分之三,而有些人本可以长寿,但由于过于重视生存,却自己走向死路,也约占十分之三。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后果,因为过于重视生存(生生)。在这种解释中,徒,指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以其生生,主要解释第三个十分之三。但这里有关疑惑,三个十分之三相加为十分之九,另十分之一的人是怎么样的呢?

第二种解释:出生入死,离开生地,进入死地,这样的人占比十分之九。生之徒者,指长养形体,贪图生存的人(如只追求养生的人),约占十分之三;死之徒者,指根本不养形体的人(类似苦行者),约占十分之三;动皆之死地者,指嗜欲戕生的人(如追求名利的人),上述人都不免入于死者,以其出于贪生也。另外十分之一的人没有进入死地,因其超脱生死(主要根据憨山大师解读《道德经》)

引申一:贪生反而速死。贪生者,表面上是珍惜生命,但内在情绪却是恐惧、担心。当过分在乎,就不能客观理性分析,最终选择的结果也与目标不一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例如有些人害怕危险、困难,就什么也不尝试,使生命乏味无趣,反而伤害生命本身。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做事或运动有危险,就不让孩子做事或运动,造成孩子做事能力差,性格懦弱,对孩子生命造成了伤害。人因为害怕地狱,因此就先住进地狱里,以免“进地狱”。反之,则是“向死而生”,正因为会死,所以珍惜当下。

(二)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根据上述第一种解释,生生者会入死地,不是真正的善执生,下面就解释什么是“善执生”。根据第二种解释,“善执生”者就是另外的十分之一。

听闻善于掌握生命的人,在山陵行走不躲避犀牛和老虎,加入军队不披戴铠甲和兵器,犀牛对他无处投角,老虎对他无处施爪,他身上无处容纳兵刃,为什么呢?因为他不进入死亡的范围。

如何做到陵行不避兕虎?一是提升自身武功,可以打败兕虎,如优秀的猎人;二是跟随能打败兕虎的人一起行走;三是多人一起行走。简单来说,要么做武松,要么多人集合一起过景阳冈。

如何做到入军不被甲兵?一是成为武艺高强之人;二是成为军师谋士,不用第一线进行战斗;三是创造条件,不需要战斗,如实施火攻的士兵,实施水攻的士兵,实施炮攻的士兵等等。

无论是能打败兕虎,还是让兕虎不敢靠近,都是无死地。无论是本身不需要一线战斗,创造条件不需战斗,还是本领高强不被甲兵一样胜利的人,也都是无死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