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41章的学习体会——只为平衡 柔弱胜强
(2015-12-24 10:53:25)
标签:
道德经清一张磊 |
原文: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一、白话翻译
向一回返,是道运动的方向;
柔柔弱弱,是道运动的方式。
天下的物,由有而生,由无而生。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
(一)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反,通返,返回,回归。道动的方向是回归,回归何处?回到得一的状态,回到阴阳合一、阴阳平衡的状态。
弱,造字本义:强弓寿命已到,缺乏力量。道运动的方向是向一回返,运动的方式是开始柔弱,逐渐增强的。
引申一:弹簧。弹簧在不受力的状态,可以理解为阴阳平衡的状态。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当弹簧受到拉力,会伸长,拉力越大,弹簧变得越长,而且内部反作用力也越来越大;同理,当弹簧受到压力,会变短,压力越大,弹簧变得越短,且内部反作用力也越来越大。可见,无论受到拉力或压力,即弹簧无论伸长还是压缩,弹簧总是想回复最初的状态;而且开始的时候力是最小的,即是柔弱的,随着外力的增大,弹簧内力也会逐渐增强。若拉力或压力超过弹性限度,弹簧将被摧毁,那又是另一个轮回。
引申二:动植物的长大。若以阳,表示动植物看不见的能量(如生命力),若以阴,表示动植物看得见的身体能量。婴儿和刚出生的植物,阳远远大于阴,虽然表面上很柔弱,内在生命力却很强。随着时间流逝,身体慢慢长大,即阴的能量在增加,而阳的能量却在减少(一方面,部分阳的能量转化为阴的能量,另一方面被生命本身消耗),所以慢慢达到阴阳平衡,也就是达到壮年。随着时间继续流逝,阳的能量继续减少,为了阴阳平衡,阴的能量也会减少,即年老体衰,若阳的能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是走向毁灭,当然也意味着新生。
例子一:事实胜于雄辩。为什么会有辩论?对于确定的事实,人没有辩论的欲望。比如说,你吃饭了,别人说你没吃饭,你不会想跟他辩论,因为饱的满足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当某件事情不是事实,只是“我觉得”观念,而“我觉得”其实是一些谎话堆积出来的。谎话的本质就是很怕人家拆穿。因为它是恐惧加上谎话制造出来的东西。所以,人因为那种不满足的感觉、很害怕的感觉,一旦用“我觉得”去跟人家吵架的时候,就一定不肯认输,一定要讲到底。就结局而言,这都是为了保护他的谎话而已。这就是人为什么会吵架。(部分内容来源:JT叔叔讲庄子)
(二)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楚简版: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
对比帛书版和楚简版,差别在于,有是否生于无。根据“第一章”“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和“第二章”“有无之相,生也”,个人认为,有、无是并列的概念,而有生于无,非并列关系,所以更认同楚简版。
理解本节,关键是“有”、“无”概念的含义。若“有”、“无”指“第一章”的含义,即“万物之母”(有),表示已经产生种子,具有某种确定性、局限性的一种状态。“万物之始”(无),表示万物的一种可任意变化、具有无穷可能性的一种不确定状态。这节话不难理解。
若,无,指得一状态,阴阳合一、平衡状态。有,指阴阳非衡状态。混沌是得一状态,天下之物是由于阴阳非衡产生的,详见42章“三生万物”。
清一道德经学习群,群号254084232
本群理念:平等、尊重、自由。
理念解读: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唯一,新教育群群员更是清一山长近百万人选一,选出来的认同新教育理念,开始自我觉醒的队员。大家都是平等的。尊重,包括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自由,即不伤害他人范围内的自由。
幸福蒲公英(总群),群号89015542
群名寓意:像蒲公英一样,随缘把幸福传满人间。
建群目的:建立一个互联互通互帮互组的平台,通过自我觉醒、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实现财富自由、身体健康、内心安宁、家庭和谐、幸福绵长。
鼓励群员:承担责任,争做经营者;觉察生活,传播正能量;感恩生活,分享亲身体会;参与讨论,发表真实想法;赞美他人,培养包容心胸。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