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第40章的学习体会——真明能行  善始善成

(2015-12-16 14:39:09)
标签:

道德经

清一

张磊

原文: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昧,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一、白话翻译

上等根性之人,听闻道,即生信心,开始顺道生活。

中等根性之人,听闻道,若信若疑,有时顺道生活,有时逆道生活。

下等根性之人,听闻道,因为不懂,所以大笑,。

下等根性之人不嘲笑的,还不足以称为道。

因此,立言说为:

明达的大道,好似昏暗的;

前进的大道,好似退步的;

平坦的大道,好似崎岖的;

上等的德行,好似山谷一样;

广大的直白,好似侮辱一样;

宽广的德行,好似不足一样;

建立的德行,好似偷盗一样;

质朴的本性,好似改变一样;

广大的方形,没有角落;

广大的器物,不需要成;

广大的音声,听不到声响;

广大的景象,看不清形貌。

道赞赏(褒)默默无名的状态。

只有道,善于开始,而且善于完成。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

(一)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楚简版:上士闻道,堇能行于其中;中士闻道,若闻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大笑,不足以为道矣。

对比帛书版和楚简版,有两处不同,第一处,“弗笑”和“弗大笑”,相差不大,但楚简版“弗大笑”与上文联系,更清晰。第二处:“勤能行之”和“堇能行于其中”。堇,通谨,恭敬。上士跟下士的不同之处在于,上士恭敬道,缘于上士能明了道的广大精深,下士讥笑道,缘于下士无法明了道。“行于其中”更清晰,在道中行,即顺道生活。

存,留存在心里;亡,失去,遗忘。中士好像能记住,又好像遗忘,即若信若疑,自然有时顺道而行,有时则逆道而行。

引申一:信为道源功德母。在接触道(闻道)时,上士、中士、下士的差别在于是否信。当然信是真修实证来的相信,而不是盲目的崇拜。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为例,上士读了十年书,有很多疑惑,闻道(听君一席话)后,很多疑惑豁然贯通,自然恭敬,真信,然后开始顺道生活,当然最开始由于不熟练还不能完全顺道生活。中士读了三五年书,心里也有一些疑惑,但其整体框架还未搭建完毕,问道后,有些疑惑减轻了,有些疑惑反而加重了,但是他能部分明了道的真实有力,所以若存若亡。下士本身没有疑惑,处于混沌未开的状态,突然闻道,跟平常的观念大相径庭,所以不明了,而加以讥笑,自然不信。

(二)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昧,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建言:有不同解释。一说建言可能是古代现成的谚语、歌谣等。一说建言就是立言、设言,意思是通常有这样的说法。个人认为两种都行,其分别是一为过去所立言,一为现在(老子时代)立言。

闻道时,上士、中士、下士反应是不同,其中下士大笑之,可见道,跟下士的观念往往南辕北辙,相差很大。为了更好说明道,所以立言如下。

明道如昧。真正明白通达的“道”,看起来好像是暗淡无明的样子。道是非恒的,所以顺道而行,表现出来也是非恒的。以治病为例,就是要对症下药;以教育为例,就是要因材施教;以理想为例,就是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上述这些又都好像不清晰,不如一种方剂治百病,一种方法让人成才,共同的理想更明白,但那种是真道,相信自有判断。

进道如退。真正进步提高的人,看起来好像在退步的样子。以治病为例,对症下药后,有时会出现病症加重的情况,实际是冲击病灶的良性反应,将病灶消除后,自然会好转。以学习为例,自以为是的人往往进步很慢,自我反省,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人进步很快。以修道为例,“得道”的过程,并不是拥有的过程,而是放弃的过程。成为“得道高人”,只需要放弃世人追求的虚名,放弃名闻利养之心,真正在内心明白自己本自具足,不假外求,就够了。

夷道如类。平坦的大路,看起来就像是险峻的小路一样。以治病为例,“饿治百病”“断食疗法”(中国道家的辟谷术)已经被国外证明是很有效的医疗方式,特别对于饮食过多的现代人。这很容易做到,若晚上不吃饭,很多人两三天可能感觉会饿,坚持一星期,就不觉得饿,而且精力、精神都会变很好。断食疗法主要提升免疫力,但对身体虚弱的人不适合,请对症下药。以种植麦子为例,顺应小麦天性,秋天播种,夏初收割很容易,若夏天播种,秋天收割,就比较困难。同样,对于教育,帮助孩子发现其人生使命,多给孩子创造提升其能力的机会,家长应该很轻松的,孩子也充实快乐,这应该是教育的大道。但是现实中,家长多提供削弱孩子能力的机会,如帮孩子喂饭,帮其选择职业方向,家长辛苦,孩子郁闷,结果大多不好。

上德如谷。上等的德行,好似山谷一样。这里再强调一下,德,指顺道而行,不是平常讲的品德。上等顺道而行,就向山谷一样,身处低位,自然充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之所以能大,是在于能容纳百川,之所以能容纳百川,在于其所处位置低下。

大白如辱。广大的直白,好似侮辱一样。辱有两种解释,一是根据知其白,守其辱,对照知其雄,受其雌,辱应指黑,这也能解释,广大的白,好似黑。人在强烈的太阳光(白)下,眼发黑,发晕。二是根据宠辱若惊,辱与宠是一对,宠,指宠爱,辱指侮辱。另,上德如谷、广德如不足,“谷”与“不足”,与上德、广德也不是一对。个人更认同第二种解释。广大的真诚、直白,好像侮辱一样。对人指出缺点错误,是真诚、直白,但在对方耳中好像受到侮辱一样。

广德如不足。宽广的德行,好似不足一样。以爱孩子为例,真正的爱是让孩子独立,当孩子具有选择的能力后,会给与其选择的自由。但这看起来,好像不够爱孩子,没有帮助孩子选择人生道路。帮助孩子选择人生之路,其实也是安排孩子的人生,但这只是家长自认为对孩子最好的选择,却未必是孩子内心真正的选择,造成的结果很可能是孩子心情压抑,并不快乐。

建德如偷。建立的德行。好似偷盗一样。一种解释,明憨山师:“小人一善之长,必炫弄自售,欲求知于人。圣人潜行密用,凡有所施于人者,惟恐人之知己也。如泰伯三让,民无德而称。故建德若偷”。虽然能解释通,但个人并不认同,原因有两点,一是德指品德,我理解的德,指按道行事;二是圣人潜行密用,跟道家要做真人不符。二种解释,“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人只所以能生存,是因为偷盗了食物的生机,是万物养育了自身,所以应对万物怀有感激之情。

质真如渝。质朴的本性,好似改变一样。渝,跟“至死不渝”里面“渝”的解释一样,改变的意思。真正质朴的本性,给人的感觉好像经常在变。比如嫉恶如仇的人,对待恶人,像对待仇人一样,对待善人,又像对待亲人一样,感觉变化很大。反之,一个口蜜腹剑之人,对待任何人好像都很好的样子。

大方无隅。广大的方形,没有角落。小的方形有角,大的方形,是没有角的。我们假设一下,一个四方平面,在空间中向四周延伸,最终会成为什么?会变为球形,那球的表面是没有角。如地球的表面哪里是角落呢?处处都是、同时处处皆无。

大器免成。广大的器物,不需要成。器与朴的区别,朴是最初的原木,可以变为多种器;器,已经被限制了,很难变为其他器。真正的大器,应该是没有边界和局限的,是变化无方的,难以定义的。就像一个拥有做事能力的人,可以成为老师、公务员、医生、商人,只要他自己感兴趣,外在条件允许。

大音希声。广大的音声,听不到声。“音声之相,和也”。主动发的是音,应和的为声。声是被听到的。现在我们知道,只有频率在20赫兹至2万赫兹之间的声波是可以被听见的,真正极致的声音,我们人耳是听不到的。

大象无形。广大的景象,看不清形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的面目,一方面是庐山大,另一方面是离的近。若能离的足够远,看地球,也能看出地球的真面目——球形。

无名,没有名的限制,更符合道,道也赞赏无名的状态。

善始善成,懂道的人,善于选择开始的时机,不像“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顽固,时机成熟才出山,不成熟就归隐山林;懂道的人,善于做成事情,事情完成后没有后遗症,即《周易》中讲的“无咎”,但现实中很多人都是拆东墙补西墙,做事后遗症多多。

 

 

清一道德经学习群,群号254084232

本群理念:平等、尊重、自由。

理念解读: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唯一,新教育群群员更是清一山长近百万人选一,选出来的认同新教育理念,开始自我觉醒的队员。所以大家都不应该妄自菲薄,当然也不应该狂妄自大,大家都是平等的。尊重,包括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自由,即不伤害他人范围内的自由。

 

幸福蒲公英(总群),群号89015542

群名寓意:像蒲公英一样,随缘把幸福传满人间。

建群目的:建立一个互联互通互帮互组的平台,通过自我觉醒、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实现财富自由、身体健康、内心安宁、家庭和谐、幸福绵长。

鼓励群员:承担责任,争做经营者;觉察生活,传播正能量;感恩生活,分享亲身体会;参与讨论,发表真实想法;赞美他人,培养包容心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