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37章的学习体会——不将不迎 天地自正

标签:
道德经清一张磊 |
原文:道恒无名,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不辱以静,天地将自正。
一、白话翻译
道恒常没有名称,侯王若能守住道,万物将会自动变化。
变化到想要发作,我将用无名之朴镇压变化。
用无名之朴镇压变化,将不会招来耻辱,不招来耻辱,所以平静,天地将自动平衡中正。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
(一)道恒无名,侯王若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道一直都是没有名称的,因为一是名称(名气)会变,二是某一名称(名气)不能完全描述道,故字之曰道。侯王若能遵循道的规律来治理天下,万物自动变化。
开始这个“化”是自动的,自然而然的,没有“侯王”的主观成分,或者说侯王的主观成分也是符合道的,随着时间推移,主观就有可能出现(发作),一定要保持警觉,去除主观或不符合道的,保持最初守道,自化,即镇之以无名之朴。
另侯王若不守道,即夹杂个人主观臆断,万物就不是自化,而是侯王化了。
楚简版第37章本句为:道恒亡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将镇之以亡名之朴。
亡,造字本义战败的士兵手举盾甲逃命,引申为失去。道为本体,其功用不拘形迹,即亡为。侯王能守住道,即不固执己见,不将不迎,物来则应、去则不留。
引申一:守道与我执。守道,就是要顺道而行,按规律、规则办事,就不能有我执(主观臆断)。若有执著,就容易违道,不易守道。如何去除我执?可参考庄子“支离其德”。
(二)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不辱以静,天地将自正。
如果不“镇之以无名之朴”,即不守住道,必然会承受违道后果,即招来耻辱,内心就会更加混乱,也将更加干扰天地,天地也没有机会自正了。
楚简版第37章本句为:夫亦将知足,知足以束,万物将自定。
需要注意知足的含义,甲骨文 http://s10/mw690/005OBUE7gy6Xg7zx0tHf9&690
清一道德经学习群,群号254084232
本群理念:平等、尊重、自由。
理念解读: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唯一,新教育群群员更是清一山长近百万人选一,选出来的认同新教育理念,开始自我觉醒的队员。大家都是平等的。尊重,包括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自由,即不伤害他人范围内的自由。
幸福蒲公英(总群),群号89015542
群名寓意:像蒲公英一样,随缘把幸福传满人间。
建群目的:建立一个互联互通互帮互组的平台,通过自我觉醒、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实现财富自由、身体健康、内心安宁、家庭和谐、幸福绵长。
鼓励群员:承担责任,争做经营者;觉察生活,传播正能量;感恩生活,分享亲身体会;参与讨论,发表真实想法;赞美他人,培养包容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