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38章的学习体会——不德有德 居厚居实
(2015-12-02 19:47:57)
标签:
道德经清一张磊 |
原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一、白话翻译
上等的德行,不自有其德,因此真正有德;
下等的德行,执着不失德,因此最终无德。
上等的德行,无心为之,而且无恃而为;
上等的仁行,有心为之,但是无恃而为;
上等的义行,有心为之,而且有恃而为;
上等的礼行,有心为之,却导致没有人回应,进而捋臂扔之。所以失去了道。
失去道了,后出现德;失去德了,后出现仁;失去仁了,后出现义;失去义了,后出现礼。
礼,是忠信的不足,是混乱的开始;
前识,是道的花朵,也是愚蠢的开始。
因此,大丈夫要立身道和德(厚),而不是立身于礼(薄);立身道和德(实),而不是立身于前识(华)。所以舍弃(弃)礼、前识,选择道和德。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
(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德指符合道的人类行为方式(可参考第十章解读)。由于道是非恒的,所以德应也是非恒的。上德和下德的区别所在,在于是否执著,上德不执着,恒顺自然;下德执着于德,如德的概念,方式等。
引申一:道德与佛菩萨。德指符合道的人类行为方式。想符合道的方式生活,又有能力完全符合道的人,在道家称为真人,跟佛的境界一致,即觉行圆满。想符合道的方式生活,并按照道的方式生活,但不能完全符合道的人,就跟菩萨(求道之大心人)境界一致。
例子一:参加婚礼的服装。我国大部分地区传统婚礼,新娘一般穿红色衣服,喜庆;西式婚礼,新娘一般穿白纱婚纱。若一个新娘固执穿红衣是喜庆(不失德),举行西式婚礼也穿红色,最后就无德了。穿白婚纱举办西式婚礼才是有德。
(二)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先定义一下几个概念:德指符合道的人类行为方式。仁,造字本义:人人相等,即君民同视,平等博爱(来源象形字典),指符合爱的人类行为方式。义,指符合规矩的人类行为方式。礼,指符合面子的人类行为方式。
德和仁的区别,德符合道,没有情绪;仁,喜爱,热爱,有情绪。庄子言“道亏爱成”。上德无为,无情绪,上仁为之,有情绪。
仁和义的相同和区别,两者都有情绪,但仁是主动作为,遵循内心,不依靠外力强制(无恃);义有时候并不完全出自内心,“义不容辞”,主观还是想推辞的,依赖规矩(义)强制。
义和礼的区别,规矩(义),是公平公正的,更符合良知,所以不容推辞。但礼,不是公平公正的,如尊老爱幼。礼在制定的时候是符合良知的,但由于条件和内涵变迁,将会与人性不符,会造成没有人回应,捋臂扔之。
引申一:尊老与为老不尊。制定“尊老”礼,是符合良知的,因为人都会老,人在年轻的时候付出,在年老的时候享受曾经的成果。但“尊老”礼固化,若只以年龄来认定老人,并要求尊重所有的老人,对那些为老不尊的人也要求尊重,就违反良知了。
(三)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个人理解,下德与上仁相似,下仁与上义相似,下义与上礼相似,下礼,就是撕破面子,混乱的开始。若人遵循道,或有爱心、有规矩,自然不需要面子(礼)约束。当需要面子来约束,说明忠信已经很薄了,混乱快要开始了。
前识,个人认为指以前的经验。以前的经验是道的花朵,虽然符合当时的实际,在当时看来也是炫目的,曾经给自己带来很多好处,但前识不是道的本身,不是根本,不是果实,甚至可能成长为我执。当条件改变,还坚持用老经验、老方法,就可能摔大跟头。所以要抓住道这个实,时刻保持觉知,去除执着。礼也是前识的一种。
与礼的薄相对的,就是道的深;与前识的华相对的,就是道的实。所以大丈夫要立身于道,恒顺自然,而舍弃礼(薄)和前识(华)
清一道德经学习群,群号254084232
本群理念:平等、尊重、自由。
理念解读: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唯一,新教育群群员更是清一山长近百万人选一,选出来的认同新教育理念,开始自我觉醒的队员。所以大家都不应该妄自菲薄,当然也不应该狂妄自大,大家都是平等的。尊重,包括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自由,即不伤害他人范围内的自由。
幸福蒲公英(总群),群号89015542
群名寓意:像蒲公英一样,随缘把幸福传满人间。
建群目的:建立一个互联互通互帮互组的平台,通过自我觉醒、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实现财富自由、身体健康、内心安宁、家庭和谐、幸福绵长。
鼓励群员:承担责任,争做经营者;觉察生活,传播正能量;感恩生活,分享亲身体会;参与讨论,发表真实想法;赞美他人,培养包容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