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36章的学习体会——物极必反 顺道而为
(2015-11-18 17:50:45)
标签:
道德经清一张磊 |
原文: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一、白话翻译
将要闭合的,一定原来是张开的;
将要衰弱的,一定原来是强盛的;
将要去除的,一定原来是推行的;
将要剥夺的,一定原来是给予的;
这称为“微明”。
柔弱可以胜强,鱼不可脱离深渊,“邦利器”也不可以明示于人。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
(一)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
解释一:“固”通“故”,故意。为了“翕、弱、去、夺”,主观上要先“张、强、举、予”,虽然这样做事也能“成功”,但容易走上歧途。这就有阴谋家的味道,个人不认同。
解释二:固,指本来、原来。弓原来是张开的,才想要其闭合,若原来已经闭合,就没有想要闭合的前提了。另一方面,弓张开后,内部会有作用力使弓闭合,而且弓张的越开,内部作用力越强,若弓张开到极致,只能闭合,不然就会毁坏弓。使弓张开,需要气力,使张开的弓闭合,不需要太多气力,因为顺道而为。
事物强盛,蕴含衰败的种子,同时也易招来别人的觊觎。过去曾经风靡的习俗,强推的法律,未来可能被去除,如裹脚,留辫子。若没有过去的强推,也就没有未来的废除。如果没有给予,就无法剥夺。
“微明”,第14章“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第52章“见小曰明”,微明合在一起就是见微知著,要看到张开中蕴含闭合的力量;强盛中蕴含衰败;当下推行或盛行,未来可能废除和去除;被给予也可能被剥夺。
例子一:限制公职人员的权力。这就是“将欲夺之,必固予之”的例子。“法无授权不可为”,公职人员的权力是由法律授予的。有了这个前提,才可以把权力关到笼子里,甚至剥夺公职人员的权力(如开除公职)。对于普通人,不需要把权力关到笼子里,因为没有给予他们这些管理权力。
例子二:关车门。如果车门本身是关上的,就不需要再关车门。在车门是打开这个前提下,才可以讨论关上车门。如果车门开的缝隙足够大,轻轻一关就能关上;若车门开的缝隙较小,用较大力气关车门也未必能关上,有时为了容易关车门,需要把车门再打开一些,利用惯性,即顺道而为。
(二)柔弱胜强,鱼不可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示人。
柔弱之所以胜强,因为柔弱富有韧性,更有生命力,也更合乎道。如小草在生命的初期,是很柔弱的,在生命的末期,就会变得枯黄刚强。刚则易折,因为物极必反。鱼在有水的深渊里,可以自由自在,保全生命,离开深渊,就会死亡。邦之利器也不可以明示于人。邦利器,包括政权和武器,不可以明示于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不能轻易用来威胁或恫吓老百姓,二不能轻易用来威胁或加诸敌对国家。轻易对老百姓显耀和使用,可能将他们逼入死地而失去威慑力。轻易对敌人显耀和使用,可能暴露自己实力和不足,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境地。总之,逞强恃暴是不会持久的,必然会适得其反,走向事物的方面。
引申一:原子弹的隐患。在冷兵器时代,一个战争狂人,杀人的数量是有限,因战争狂人,造成人类灭绝的概率为零。原子弹,生化武器,基因武器,等等利器,却使这种可能出现。
清一道德经学习群,群号254084232
本群理念:平等、尊重、自由。
理念解读: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唯一,新教育群群员更是清一山长近百万人选一,选出来的认同新教育理念,开始自我觉醒的队员。所以大家都不应该妄自菲薄,当然也不应该狂妄自大,大家都是平等的。尊重,包括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自由,即不伤害他人范围内的自由。
幸福蒲公英(总群),群号89015542
群名寓意:像蒲公英一样,随缘把幸福传满人间。
建群目的:建立一个互联互通互帮互组的平台,通过自我觉醒、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实现财富自由、身体健康、内心安宁、家庭和谐、幸福绵长。
鼓励群员:承担责任,争做经营者;觉察生活,传播正能量;感恩生活,分享亲身体会;参与讨论,发表真实想法;赞美他人,培养包容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