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33章的学习体会——明心见性 死而不亡
(2015-10-26 17:44:04)
标签:
道德经清一 |
原文: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亡者,寿也。
一、白话翻译
能清楚了解别人的人是聪明;
能清楚明了自己的人是智慧;
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
能战胜自己的人是强大。
懂得知足的人是富足的;
坚持行动的人是有志气;
不丢失自己立场的人是长久。
身体死亡而思想不亡是长寿。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
(一)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
每个人都有向外发现和向内反省的两种能力。能够知人,察贤愚,辨是非,司黜陟,明赏罚,指瑕摘疵,可以称为聪明人,虽然不易,但也不难。很多人明于责人,却昧于责己。如果力气比对方大,战胜对方相对容易,但人战胜自己相对较难。禅宗讲要明心见性,要向内求,即自知自胜。
例子一:认识你自己。在古希腊的雅典城里(古希腊的传说中该城由宙斯的女儿智慧女神雅典娜创造而成,而雅典人世代受雅典娜的保护和恩惠,故起名为“雅典”)有一个阿波罗神庙,阿波罗即古希腊诸神里的太阳神,能赐给人类以光明。在阿波罗神庙的门楣上的石板上用古希腊文刻着一行字“认识你自己”,传说中这个箴言是雅典城建成时是神留给人类的箴言。
(二)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不亡者,寿也。
若能“明心见性”,明了自性“本自具足”,什么都不缺,自然知足,自然富也。
坚持行动寻找道的人,即努力“明心见性”,才是真正的有志气,是大丈夫。这是描述寻找道的阶段,找到以后,又是活波的,非恒的,不需要强行,只需恒顺自然。
不迷失自己的立场,坚持自己的原则的人,即找到自己道的人,才能称得上长久。墙头草,没有自己原则的人,怎么能称得上长久?
身体消失,思想依旧存在,才是真正的长寿。正如老子早已逝去,《道德经》依旧能够帮助一代代的人类,这是真正的死而不亡。有多少人知道、尊重自己爷爷的爷爷,又有多少知道、尊重老子,不言而喻,其原因是老子的思想对后人有价值。
引申一:不缺为富。层次一:自性本自具足,什么也不缺,但人迷失后,就会认假为真,执着于名利,财色,肉身等,就会有占有外物的欲望,甚至欲壑难填。这个时候就记不得富足的味道。想解决很容易,反观自身而已,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层次二:人类生存所需的物质很少,空气、阳光、水等都是免费的,只需要一点点食物和衣服。若人获得生存所需的物质就满足,就会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追寻内在的信仰、信念等,他就是富足的。
清一道德经学习群,群号254084232
本群理念:平等、尊重、自由。
理念解读: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唯一,新教育群群员更是清一山长近百万人选一,选出来的认同新教育理念,开始自我觉醒的队员。所以大家都不应该妄自菲薄,当然也不应该狂妄自大,大家都是平等的。尊重,包括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自由,即不伤害他人范围内的自由。
幸福蒲公英(总群),群号89015542
群名寓意:像蒲公英一样,随缘把幸福传满人间。
建群目的:建立一个互联互通互帮互组的平台,通过自我觉醒、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实现财富自由、身体健康、内心安宁、家庭和谐、幸福绵长。
鼓励群员:承担责任,争做经营者;觉察生活,传播正能量;感恩生活,分享亲身体会;参与讨论,发表真实想法;赞美他人,培养包容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