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六章的学习体会——不离本心 静则昭昭
(2015-09-11 10:23:38)
标签:
佛学道德经清一 |
原文: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虽有环观,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一、白话翻译
重是轻的根本,
静是躁的君王。
所以,君子时时刻刻行事,不能离开他的“辎重”。
虽然有时向周围观察,安居则清楚明白。
“万乘之王”为什么会把身看得比天下轻,轻就失去了根本,躁就失去了君王。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
(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虽有环观,燕处则昭若。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字面意思很简单,但内涵丰富。先说,重为轻根,有两样东西,某个东西,对你很重要,另个东西,对你相对不重要(轻),从中,你会选那个东西,作为自己存身之本。再说“静为躁君”,我们烦躁的时候,和宁静的时候,什么时候拥有的内在力量强大,所以静为躁的君王,静主宰着躁。
“辎重”还是“静重”?古人已考证,这个辎可能是写错了,这个辎,可能是静字,因为静——辎是相通的。先说“辎重”,以战争为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有保障,战争才可能取胜;就个人来说,“衣食足而知荣辱”,必须先满足生存的基本条件,才能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这有道理,但个人认为仅仅指物质条件,内涵有些小。若是“静重”,就很好理解,君子终日做事,都想着他的“静”、“重”,即根据他的根本(如真心,核心价值观),平静选择。
“观”作何解?一种是把观,读成guan(四声),指楼台,类似现在的楼堂馆所(道观的观)。“虽有环观,燕处则昭若”指君子虽然拥有富贵的生活,却安居泰然,不沉迷其中,虽然有道理,但个人认为跟前后文关联牵强。个人认为,观,读guan(一声),指仔细看。“虽有环观,燕处则昭若”指君子注意观察周围,明白别人的选择;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根本所在(昭),明晰自己的选择。
引申一:身是重,还是轻?若与身外之物相比,如功名利禄、声色货利,身当然是重的;若与心(荣誉、尊严、信念等)相比,身体又是轻的。但都属于重为轻根,即为了重,可以舍弃轻,或重主宰轻。例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引申二:静则昭昭。何谓静?第十六章“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静指离相归根。根又是什么呢?在不同层次,会有不同的答案。
在意识层次,根指自己的真心;在潜意识(灵魂)层次,根指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人生使命、灵魂使命);在更高的层次,根就是“一”,“良知”。找到根(如核心价值观)后,该怎样选择,自然清楚明了;同时也清楚别人的选择。
例子一:如何选择职业。若想赚钱,可选择当商人;若想救死扶伤,可选择当医生;若想济世安民,可选择当公务员;若想传播智慧,可选择当老师,这样的选择,就是合理的。反之,就容易出问题。如以权谋私,通过办教育、医院挣钱。
(二)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万乘之王,指拥有万乘兵车国家的君王。根据春秋时千乘之国为中等诸侯国,万乘之国,就是大型诸侯国。万乘之王,指大型诸侯国的君王,是很有权势的人。老子所处的时代,诸侯国相互争权,为夺取天下。下面两种解释都有道理,个人更认同解释一。
解释一:万乘之王,为了天下,为了名利,“奋不顾身”,却不知道“身”才是根本,以身为轻,最终也会失去身(本),进而也失去天下。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自然心浮气躁,因为有所欲,也会失去静,最终也很难成功。
解释二:万乘之王的根本在天下,在于民心,若万乘之王把身变的很轻,远离天下,远离民众,最终就会失掉自己的根基,失去天下。
引申一:天下只是修行的场所。作为万乘之主,第一个层次,若在身心和天下之间选择,要选择身心,因为生命是根本,生命不存在,天下对万乘之主也没有意义;第二个层次,若在诸侯国内部,万乘之主已经拥有诸侯国天下,要亲近根本,亲近人民,若远离人民,最终也会失去天下。作为个人,所从事什么工作,不伤害身心,即符合自我的价值观;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抓住工作的根本,更好的工作。
以往经验:不清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做事没有目的性;在做事的过程中,抓不到根本,不会做事。
将来应用:更清晰自己的人生使命,然后以更好的方式,履行使命。
清一道德经学习群,群号254084232
本群理念:平等、尊重、自由。
理念解读: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唯一,新教育群群员更是清一山长近百万人选一,选出来的认同新教育理念,开始自我觉醒的队员。所以大家都不应该妄自菲薄,当然也不应该狂妄自大,大家都是平等的。尊重,包括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自由,即不伤害他人范围内的自由。
幸福蒲公英(总群),群号89015542
群名寓意:像蒲公英一样,随缘把幸福传满人间。
建群目的:建立一个互联互通互帮互组的平台,通过自我觉醒、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实现财富自由、身体健康、内心安宁、家庭和谐、幸福绵长。
鼓励群员:承担责任,争做经营者;觉察生活,传播正能量;感恩生活,分享亲身体会;参与讨论,发表真实想法;赞美他人,培养包容心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