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四章的学习体会——能量定律 一针见血
(2015-08-27 13:21:33)
标签:
佛学道德经希言自然 |
原文: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一、白话翻译
少言是正常的(自然而然),
暴风不能持续整日,
暴雨也不能持续整日。
谁知道为什么这样呢?
天地尚不能持久,又何况是人呢?
所以,时刻遵循道做事的人,就与道相同;
计划遵循道做事的人,就与德相同;
不考虑遵循道做事的人,就与失相同。
与德相同的人,慢慢就会与道相同;
与失相同的人,一般就会与道错失。
二、理解、经验和应用
(一)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
希,指稀少。少言是合乎自然的,是正常的。暴风骤雨不能长久,微风细雨却易长久。剧烈的争吵很难打动人的心灵,温声细语的诉说事实,却易开启人的心扉。
引申一:少言为什么比多言好。多言的情况,一是不善表达,词不达意,啰里啰嗦;二是争辩的时候,想说服别人,获得别人的认同。少言则意味相反,用很精炼的言语就能清晰的表达自己,一针见血指出事实或道理,只是想与对方交流事实或观点,不想着打败或说服别人。就事实论事实,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不争辩,自然少言,这也是合理的,正常的。另一方面少言的人,相对于喜欢与人闲聊或争辩的人,思考、学习、提升的时间自然充足,少言亦好。
引申二:能量定律。为什么暴风骤雨不能长久?在能量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短,即总量=强度X时间。暴风骤雨相对于微风细雨,强度大,当雨水总量和风的势能是恒定时,自然暴风骤雨持续的时间就会较短。同样道理,从水缸往外舀水,保持一定的频率,用大舀子比小缸子快的多。这个定律在体育学的公式如下:运动量=运动强度X运动时间。这个定律就是一种道。
(二)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上一段文字,说明天地也不能违反“道”,人当然也要遵循道为人处世,希言就是遵循道的方式之一。遵循道为人处世又分不同的层次:太上,想依道从事,能依道从事;其次,想依道从事,不能依道从事;其次,不想依道从事。这了再多说一句,德,不是指道德的德,而是指依照道行事。
引申一:佛、菩萨、凡人。佛,指觉行圆满的人,可以事事无碍,即时时刻刻依道而行。菩萨,觉有情,可以理事无碍,明白道理,但做事未必能尽善尽美。凡人,不明道理,更不用说依道而行了。佛,对应着从事而道者同于道,菩萨,对应着从事而德者同于德,凡人,对应着从事而失者同于失。凡人是未觉醒的人,不明道理,不畏因果,对应不想做事的层次。菩萨是觉醒的人,明白道理,但未修行圆满,类似想做事,不会做事。佛是觉醒,同时修行圆满的人,类似想做事,会做事。
引申二:如果没有规划,那就是在规划着失败。当我们知道依道而行时,我们就开始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虽然开始未必能做到时时刻刻符合道,但坚定走下去,总有一天能做到,即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如果我们抓不住根本,不懂依道而行,只是糊涂行事,即使偶尔能顺道而行,也不会长久,最终也一定与道错失,即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以往经验:过去有时候做事太随意,没有目标,或者说目标不清晰。
将来应用:提升自己,抓住根本,争取早日依道而行,觉行圆满。
清一道德经学习群,群号254084232
本群理念:平等、尊重、自由。
理念解读: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唯一,新教育群群员更是清一山长近百万人选一,选出来的认同新教育理念,开始自我觉醒的队员。所以大家都不应该妄自菲薄,当然也不应该狂妄自大,大家都是平等的。尊重,包括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自由,即不伤害他人范围内的自由。
幸福蒲公英(总群),群号89015542
群名寓意:像蒲公英一样,随缘把幸福传满人间。
建群目的:建立一个互联互通互帮互组的平台,通过自我觉醒、自我学习、自我提升,实现财富自由、身体健康、内心安宁、家庭和谐、幸福绵长。
鼓励群员:承担责任,争做经营者;觉察生活,传播正能量;感恩生活,分享亲身体会;参与讨论,发表真实想法;赞美他人,培养包容心胸。